紫泥為釘泥縫夾層,礦體薄呈透鏡狀,燒成後外觀顏色為紫色、紫褐色、紫黑色。紫泥屬於顆粒土——應時雲母系列,與制瓷原料的特性頗為相似。因此單壹原料具有理想的可塑性、高強度和低幹燥收縮率,為各種形狀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
綠泥是紫砂泥中的油脂,所以被稱為“泥中之泥”(團山泥是紫泥和綠泥混合而成的泥)。綠泥產量不多,泥嫩,耐火性比紫泥低,壹般用作輔助泥。紅泥(或朱砂泥)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因含鐵量不同,燒制後變成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紅。朱砂的土壤成分特點是氧化鐵含量極高,從14%到18%不等,是燒制後壺身變紅的主要原因。由於泥料非常細膩,成型工藝難度大,(因為變形率高,壹般工匠很少做泥壺),而泥料從生坯到燒制的收縮率高達20%到30%,所以成品成品率只有70%左右。所以妳這個問題我恐怕給不了妳壹個價值比。包括同壹種泥巴,也有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