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繪制的長卷風俗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北宋末年京都開封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場景。畫面細致,用料考究,用筆色彩豐富,構思宏大,描寫生動。精彩的描寫,將宋代都城的經濟政治中心盡收眼底。清明上河圖八月溥儀逃亡時散落民間,1945。幾經周折,收藏於東北博物館,最終於1953轉讓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分別采用三個段落,生動具體地描寫了清明時節汴梁河沿岸各行業和東南角鬧市的社會生活風貌。畫卷的右端,首先是清新的田園風光。隨著上墳的人越來越多,畫面的氛圍也逐漸增加。中段以橫跨汴河的“虹橋”為中心,連接著橋兩端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橋下緊張有序的水上交通。後半部描寫城門內外縱橫交錯的街道,鱗次櫛比的店鋪,絡繹不絕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