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刺繡起源於意大利、法國、葡萄牙,中世紀在民間刺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是用細紗編織的;或者用亞麻布或棉布等材料,根據圖案設計,將圖案部分的經線或緯線抽出,然後縫合,形成鏤空的裝飾圖案;或者用雕繡、挑花、補花等。制作著名的桌布、窗簾、盤墊、手帕、椅子和衣物等日常用品。1885左右傳入中國沿海港口及附近村落。到1912,在國內有了很大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上海、江浙壹帶,俗稱“花邊”;在山東、廣東、浙江等地,常被稱為“抽紗”;還有的統稱為“花邊繡”。解放後,我國刺繡不斷吸收民間刺繡工藝的特點,改進圖案設計和工藝技巧,使之具有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產品出口到五大洲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做工精細,圖案精美,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主產區為山東、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天津、大連、福建、四川、哈爾濱。世界各地的產品風格各異。
上一篇:清朝珠寶千千萬,為何慈禧獨寵翡翠?下一篇:烤瓷牙做完後多久更換壹次?幾年不換,會對周圍牙齒有什麽不良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