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色彩斑斕、光彩奪目的西亞玻璃珠,在當時的中國是極受王公貴族喜愛的。正因為這個原因,當時中國社會需求很大,導致中原玻璃匠利用當地原料進行仿制,用氧化鉛和氧化鋇代替蘇打,生產出鉛鋇成分不同於西亞和地中海東部的蜻蜓眼玻璃珠。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玻璃眼球大多呈球形,不規則,其中壹個看起來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較小,大部分直徑不到兩厘米。壹般在壹至壹點五厘米之間。珠子多為綠色、藍色或黃色,母體半透明。其裝飾紋樣簡單,采用西亞常用的幾何圖案,與同時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的雲紋、龍紋、壁邪等傳統紋樣有較大區別。蜻蜓眼的裝飾風格獨特,也可以說是偏向西亞風味,主題只有同心圓。同心圓壹般是三層,多的有五六層。它們以平面的方式嵌入,中心點為深藍色,外層為棕白色或藍白色。嵌入的眼睛是壹體的,不凸出,不易脫落。
戰國晚期的蜻蜓人的眼睛不同於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的眼睛。它們的體型略大,直徑約2厘米,手工更為精細。顏色上雖然沒有突破,但依然是不透明的白色、藍色、棕色、卡其色。但其裝飾花紋華麗多變,圓形花紋凸起或雕花,造成鼓眼的效果;還有眼睛的白色輪廓與“祈月”形成同心圓,造成斜視,使“眼睛”更加生動、形象。但與傳統藏品相比,“蜻蜓眼”的價格仍屬於蕭條中的蕭條。蜻蜓的眼睛在中國只被拍過八次,包括兩次交易和六次拍賣。最貴的“戰國蜻蜓之眼”只要22400元。在壹家在線藝術品交易網站上,“蜻蜓之眼”玻璃珠的價格僅在數百至數千元之間。
由於大量出土和留存,再加上戰國的蜻蜓眼玻璃珠、漢代的玻璃珠等大量假冒古玻璃飾品,使得古玩市場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導致其市場出現了混亂的局面。
但從長遠來看,戰國蜻蜓眼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會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和喜歡。蜻蜓眼作為投資和鑒賞收藏,市場會逐漸升溫。20世紀20年代以前,世界上甚至沒有關於中國古玻璃的概念。直到20世紀20年代,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在河南洛陽活動時,在周朝舊址金村從當地盜墓賊手中收集了壹些古玻璃珠。這些珠紋類似蜻蜓復眼,與兩河流域和古埃及的護身符頗為相似。驚訝之余,他迅速請英國專家鑒定這件珠飾。結果,專家發現這些古代玻璃中含有大量的鉛、鋇等重金屬,與西方含有鉀、鈉、鈣的玻璃完全不同,並由此得出結論,這是中國周至戰國時期特有的鉛鋇玻璃。這壹結論無異於在古玻璃領域投下壹枚重磅炸彈。
然而,這些珍寶很大壹部分還沒來得及在中國人面前展示其特殊的美,就被外國冒險家走私出境了。1928年,已經意識到古玻璃珠價值的懷履光,與美國華納等人用了6年時間,對洛陽金村東周王墓進行了盜掘。他們不僅帶走了車馬、鉤子、鑲嵌金玉的銅鏡、琉璃鎧甲等大型文物,還帶走了壹批蜻蜓眼飾品。這些珠子流失海外,幾經流轉,最終被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