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經過多次會面,彭羚將古籍呈送著名古代文學專家、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庸審閱。辛教授同意的驗證結果。2006年,彭羚帶著辛德庸鑒定過的筆記本珠子去中國書店公開拍賣,但因為沒有合適的買家,古抄本被拍賣掉了。
拍賣結束後,彭羚拿著手稿找到了天津古籍版本學專家張振鐸。他把破破爛爛的書大致分成四部分:雜記、金石學和書法、《走在花園裏》的草稿和書信的手稿,請師傅裝裱成書。
彭羚開始逐字核實。翻閱《珠上筆記雜記》,他發現文中提到了齊昆、費希章、沈復等清朝人物。
壹壹核對這些文字後,彭羚驚訝地發現,嘉慶十三年錢泳有關人員出使琉球的抄本,很可能就是沈復《浮生六記》的佚文。網上有100多公斤的圖書資料,並參考臺灣高雄師範大學經濟研究所蔡根祥教授的《浮生六記》研究成果,彭羚得知《浮生六記》在沈復之後才在世界上出版,但很快就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光緒三年前在蘇州偶然發現,但“六記缺兩”。後來流傳的所謂《浮生六記》,內容充實,最後兩章全是偽造的,這讓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
彭羚往返於國家圖書館,查找大量有關《浮生六記》的資料,並聯系蔡根祥等壹批專家學者,試圖證明抄寫的6200多字是沈復《浮生六記》第五冊《中山歷》(原名《紀》)的內容。
12年3月2012日,根據彭羚的發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新的增刊《浮生六記》。在該書的出版註釋中指出,幸運的是,最近有藏家發現了與沈復同時代、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錢泳的筆記珠手稿,其中有關於沈復和《浮生六記》的重要文獻。特別是《琉球王國概論》壹書,被許多學者認為是失傳的《國海紀》的初稿。
2006年春拍後不久,彭羚接到壹個來自香港的神秘人的電話,表示願意出高價轉讓。在專家的幫助下,彭羚深化了他對筆記本珠子的研究。遠在臺灣高雄的蔡根祥教授,在做自己研究的同時,也積極支持彭羚的研究。
在考證過程中,曾在轟動壹時的港遺珠之爭中進行字鑒定的中國著名文獻檢索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確認筆記本珠與舉世公認的書法“尤聲”為同壹人所寫。專家還判斷錢泳和沈復是同時代人,他見證了《浮生六記》並臨摹了它。
隨著研究和考證的深入,失傳已久的《浮生六記》第五稿《國海集》出現在筆記珠中。驚人的發現,在很短的時間內,讓這份手稿成為日本收藏家乃至很多人青睞的珍品。2008年,在多位專家高價買不到有紀念意義的珠子後,壹位神秘的藏家表示,蘇州老鄉沈復願意出60萬元買下這本書,並提出捐給蘇州博物館。但是彭羚多方打聽,蘇州博物館根本不知道這件事。2009年底,壹位日本藏家也打電話給彭羚,開價高達654.38+00萬元,彭羚當即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