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化石中有許多是新的屬和種,包括亞洲第二長的龍、食草蜥腳類恐龍、兇猛的食肉恐龍、短鳥腳類恐龍和極其珍貴的原始劍龍,這些在國內外相同地質時代的地層中都極為罕見。1987年,亞洲最大的恐龍自然博物館在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發掘現場建成。它是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的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壹,被譽為“東方龍宮”。
恐龍在自貢沈睡了上億年,由美國加州大學地質學家喬治·d·勞德伯格博士於1915年發現。洛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極大興趣。我國著名的古脊椎動物學家楊教授,於1934年為防止大量恐龍標本外流,到四川考察,在榮縣城東約1公裏的西瓜山發現了著名的“榮縣峨眉龍”。榮縣的峨眉龍以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載入了中國恐龍研究的史冊。它的發現和研究不僅扭轉了長期以來中國恐龍被外國人收藏和研究的局面,而且證明自貢擁有豐富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中國研究侏羅紀恐龍最理想的地區。
1974年,在重慶博物館、市鹽史博物館和市建築公司第壹分部木材加工廠的配合下,從巫家壩發掘出10多噸恐龍化石。大山鋪恐龍“墓地”從發現到揭幕經歷了十余年。1972年,地質工程師黃建國和他的同事在大山鋪以北的公路上行走時發現了大山鋪的恐龍化石。但當時是文革,發掘工作沒有進行。65438-0979,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董誌明帶隊前往四川,完成中英聯合勘探恐龍化石的選址任務。經與市鹽史博物館的同誌商量,他們對大山鋪化石遺址進行了調查。於是,罕見的恐龍“墓地”被發現了。形成於65438+6億年前的中侏羅世。種類和數量都非常豐富,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蜥蜴、食肉動物、鳥腳類和劍龍)都有保存完好的骨骼(包括完整的頭骨)。除了恐龍,還有大量的其他脊椎動物化石,極其珍貴。從大山鋪恐龍“墓地”的“頂蓋”打開,到恐龍博物館的建設,* * *經歷了六次大的清理和發掘工作。持續了4年零6個月。
這座恐龍“墓地”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100米,埋藏面積約15000平方米,發掘清理面積不到3000平方米。其含化石地層最大厚度3.5m,最小厚度1m,化石分為四層。是世界上罕見的以恐龍為主的古脊椎動物類群的埋藏地。北京、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研究發掘隊伍,在不到30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掘清理了數百噸化石,其中包括100多只恐龍個體及其脊椎動物化石。其中,完整的、比較完整的恐龍骨骼有30多具,各種形狀、雙褶皺的珍貴頭骨有10多個。化石分別保存在北京、重慶和自貢,大部分由自貢恐龍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