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漢正街壹直是舊漢口鎮的商業精華之所在。舊漢口鎮之商業有所謂上八行(商業行棧),下八坊(為手工業作坊)。據《漢口小誌》稱:最著名者俗稱八大行,即鹽行、茶行、藥材行、什貨行、油行、糧行、棉花行、牛皮行。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營經濟主導地位的確立,以及後來“文革”的影響,漢正街小商品市場曾壹度停歇。那些年,小商品幾乎無人經營,盛極壹時的“三鎮市場”門庭冷落,市場蕭條,私人經營壹度中斷,整個市場處於封閉狀態。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又獲得了新生。1979年9月,武漢市人民政府批準,重新恢復、開放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當年就有100多待業青年、社會閑散人員在此經營小商品。至1982年,漢正街小商品個體戶猛增到458戶。至目前,漢正街個體經營戶已達到13200戶,日均吞吐貨物400余噸,市場日均人流量16萬人次,呈現出壹片欣欣向榮的新面貌。
地理交通
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漢正街坐落在白雲黃鶴的故鄉、長江和漢水交匯處,是鑲嵌在華中腹地上的壹顆璀璨的市場明珠。
漢正街市場東起三民路、民族路,西到橋口路,南臨漢口沿河大道,北至中山大道,由漢正街、大夾街、長堤街、寶慶街、三曙街、永寧巷、萬安巷等78條街巷組成,占地2.56平方公裏,含有6個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劃。市場內已建成服裝、皮具箱包、家用電器、鞋類、陶瓷、布匹、小百貨、塑料、工藝品、副食品等10大專業市場,營業面積***計60多萬平方米,經營商品6萬作余種,市場從業人員10萬余人,客貨運輸站22個,擁有276條線路,對開500多班次,日均吞吐貨物400余噸,個體經營戶13200戶,市場日均人流量16萬人次,旺委可達20萬人次。
具有經營特色的漢正街老店
壹.謙祥益綢布店
謙祥益(衡記)綢布店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所經營的寶藍布、寶藍細布、寶藍竹布(俗稱“三寶”或“三藍”布)暢銷武漢三鎮、江漢平原諸城鄉籲因這三種藍布均由該店自設染坊染整,必過三道缸,色正而深,質量始終如壹而享有盛譽,是與當時舶來品“陰丹士林”布競爭的唯壹對手。謙樣益綢布店以謙和致祥,誠信待客樹立店風,與買主建立相互信任關系。外地熟客到店,將購貨單交櫃即去辦理另外事務。到時再來,照單付款取貨,無須討價還價,從無差池。店堂內懸掛有黑漆牌困,上書“壹言堂”三個鬥大金字,經歷半個多世紀,成為漢口人的口頭禪:“謙樣益的招牌棗壹言堂”。據估計,辛亥革命(1911年)前後,其日均銷售額約5000銀元,最高時曾達1.6萬銀元;年銷售額在150萬壹180萬銀元之間。新中國建立初期,該店仍以經營綢布為主。1966年公私合營改建為謙祥益百貨商店,自此經營方向發生變化。
二.蘇恒泰傘店
蘇恒泰傘店該店是漢正街的百年老店,其制造的傘是暢銷省內外的名品。蘇恒泰傘店的創業人蘇文受是湖南長沙石門坎的傘匠。清同治元年(1862年)舉家遷漢,住漢正街關帝廟茅屋。他起初挑修傘擔遊街串巷,隨擔少量兜售自制的雨傘。三年後,蘇文受積累了白銀30兩,在關帝廟魁北巷口開設蘇恒泰傘店,棄修傘而專制湖南油紙傘。從此,由月產傘100余把發展到6000余把,供不應求。蘇恒泰的油紙傘能占領市場百年不衰,其秘訣就是質量過硬,同業難有匹敵。蘇家制傘,講究原材料必須采之道地。油紙傘的骨架材料采自湖南益陽、茶陵的毛竹,以其“肉厚質硬”不易彎曲變形;傘面蒙覆的皮紙采自湖北鄖陽,以其經緯有力;傘面刷塗桐油采自湖南常德,以其純度光澤俱佳。偶然原材料供應不及,寧可減產少銷,也不以次充優、降低質量,如此數十年如壹日。舊時,江漢平原壹帶,女兒出嫁時壹般均要購買蘇恒泰傘店的傘。以致顧客口鑄“蘇恒泰的傘”,遠近聞名,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