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閑暇時間,我讀了《魔法歲月》壹書,讀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孩子語言的重要性。
? 這本書中說到,語言使孩子有可能內化父母的口頭禁令,並把禁令變成自己的壹部分。通過掌握禁令的語言形式,他就能夠遵從禁令,並將其用於自我控制。我們不會與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談論孰是孰非,但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語言對是非觀的形成起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事實上,壹個人的道德成就、所有與良知有關的復雜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語言為基礎的。
? 教育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意味著和自己作對。有時候,對本能的控制可能只是要求延遲滿足;有時候,需要我們有能力接受部分滿足:還有些時候,要求能夠接受替代滿足;在壹些特殊的情況下,需要運用壹些特殊的機制來阻止本能的滿足。這裏的每壹種方法研究起來都非常有意思。對於倆歲的孩子來說,延遲滿足意味著什麽呢?
這就是“有耐心”對兩歲孩子代表的意思。為了延遲滿足某種迫切的願望,孩子需要付出如此艱辛的努力,以至於他們必須集中所有的力量來抑制自己的願望。當需求非常強烈時,孩子往往無法集中足夠的力量對抗自己的願望,因此對於整個家庭而言,兩歲時壹個非常難熬的時光。
? 父母抱怨他固執和倔強;姐姐抱怨他缺乏合作意識:“他不願意分享。他希望什麽都是他自己的。”如果有弟弟或妹妹,他們會加入聲討他的行列。 傑拉爾德的第三個作用與魔鬼在人類歷史上的用途壹樣。魔鬼的作用就是他用各種她喜歡的形式把自己奉獻出來接受懲罰,以得到人類的喜愛。人類很難克服抽象的惡習,在人類的文明史中,人類花了很長世間才認識到,折磨和誘惑人類的魔鬼與魂靈其實是自己天性中某壹面的化身。與自身之外的對手作戰要比與自己作戰容易多了。與自己作戰的困難在於,如果妳贏了,妳也就輸了;如果妳輸了,妳也就贏了。把魔鬼當作客觀的對手,其好處就在於,如果妳戰勝了它,妳的勝利是不容置疑的。
我在開玩笑嗎?根本不是。“傑拉爾德,妳把我爸爸的煙鬥弄壞了嗎?”史蒂夫氣憤的問道。好吧,妳會說這是虛假的憤怒,或許如此,但由於整個事件都是偽造的,我們就不能指望壹個更讓人信服的指責了。但史蒂夫對傑拉爾德說話的方式和語調與父母責備孩子淘氣時的壹模壹樣,他借用了父母對待他的淘氣行為的態度,就像父母對待他那樣對待傑拉爾德。這顯得十分滑稽可笑,我們幾乎無法把它視為兒童人格發展中的壹步,但是,毋庸置疑,這是自我批評能力正在出現的壹個標誌,最終會讓這個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沖動。用專業的術語來說,他已經開始認同他的父母以及他們的標準與禁令了,當然,對父母標準的真正認同還沒有形成。在兩歲的孩子能夠將這些標準內化,使之成為自己人格的壹部分,並能用它們進行自我控制之前,還有很長的壹段路要走。在接下來的許多月中,他必須依靠外界的控制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他會努力做壹個“好孩子”,不是為了取悅自己,而是為了取悅他心愛的父母。他將抑制住自己某些淘氣的沖動,不是因為他不允許自己這麽做,而是因為他預料到這會招致父母的批評和反對。他還沒有形成愧疚感,他僅僅處於愧疚感的萌芽階段。
? 在孩子能開始說幾句簡單的話之後,對他的教養就變得容易多了,這不僅是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得到了改善,還因為孩子自己開始學會運用語言來控制沖動。教育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本能,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意味著和自己作對,父母必須了解這種學習會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