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質樸的大漈罐,沈澱了老人60年的手藝人生

質樸的大漈罐,沈澱了老人60年的手藝人生

▲ 點擊關註 | 收藏每壹個中國人的匠心

日用即道,應得尊重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曾經技術窘迫之下的實用智慧。

妳問我人生有幾個60年,我想,大約只有壹個。

守著壹個活生生的人都有可能無法度過的年歲,有壹位老先生守著壹個罐子就這麽過來了,壹過,就是60多年。

他的徒弟,本次視頻中的采訪人,說道:這60多年,大漈罐幾乎是他人生的全部。

大漈罐作為景寧大漈鄉的特產,它的原材料產自高山盆地下的水田底層土,因而自古取地名為手藝名。

這位老先生則是大漈罐的非遺傳承人——潘仁根,從14歲學手藝,60多年以來,將畢生心血灌註在泥土中,用壹雙手轉活了無數鄉民的生活用具。

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景寧當地人都津津樂道,說老先生壹生做大漈罐,讓傳統文化得以存活……

但誰又能想到,在這壹份堅持背後,飽含了老先生多少的辛酸和艱難。正如當地民謠中唱到的:“大漈罐,挑擔罐,摔壹跤,剩條擔,肚皮抱牢天喊喊”。

14歲就進窯學習,他第壹次接觸到陶罐,年少的他或許只是想謀求壹份手藝,讓自己有個謀生的手段。

18歲,他的認真和耐心,為他贏得了學習制作大漈罐的機會,開始了他與這份傳承了300年技藝的不解之緣。

慢慢地,他已經逐漸在鄉裏鄉間小有名氣。很多周邊的人都會慕名而來,從壹個叫潘仁根的人那裏買大漈罐,他做的罐子胚薄釉勻,好看耐用。

遇到誇贊他的人,他還會謙虛幾句,說這就是老底子傳下來的手藝,我不過是還原出來罷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往日裏沈穩好靜的性子開始隱隱作急。街坊鄰裏都開始用方便牢固的銅罐、鐵罐,輕便的塑料罐也已經漸漸風靡,壹塵不變的老手藝,變得無人問津。甚至自己的孩子們,都不願意接下這門手藝。

眼看著老祖宗的手藝要失傳,他壹邊著急著,壹邊更加賣力地做著大漈罐。他想著,趁著自己還有力氣,多做壹些大漈罐,即使沒有人願意要,但也是個老祖宗的念想。

就這樣壹做,做到了年近80。

如果對比過去和現在,妳會發現人們的審美,很多時候是個循環,過去流行後過氣的style,在未來的某壹天又成為了人們追捧的對象。

在經歷了半輩子默默無聞的堅持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了他,發現了如此返璞歸真的景寧大漈罐。彼時,他或許已經是最後壹位會做大漈罐的人了。

而老先生也已經停不下來了。

“他83歲的時候,身體已經很不行了,他那時候還是特別想做。大漈的那個泥是很難挖,因為從田底下挖下去兩三米 ,至少兩三米的泥挖下去,他已經挖了很多了,後面是實在是不行了,他才沒再做。”本次拍攝時,他的徒弟哽咽著告訴我們。

壹直到臨終前,老先生對弟子們說的最後的話,依然是要把這門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發揚光大。大漈罐,是他離開這個世界前最後的牽掛。

我們始終遺憾,老先生已經不在。我們不曾真正去過那個手藝在時代變遷中飄搖的年代,無法完全還原老先生的聲音之音。

所幸的是,老先生在那麽多個日日夜夜的咬牙堅持,終將大漈罐得以傳承,讓更多人認可了他的堅持。

而他的徒弟們,盡管在技藝上或許尚未達到他的高度,但已欣然繼承了他的精神衣缽,讓大漈罐在粗獷中生長出更多的純樸。

?▲潘仁根老先生的照片來源於網絡

  • 上一篇:西洋刀劍的刀具歷史
  • 下一篇:適合女生收藏的唯美文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