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車軸之戰探源:明朝第壹副統帥劉玉良的水晶印章

車軸之戰探源:明朝第壹副統帥劉玉良的水晶印章

四川綿竹博物館3號館有壹組明末第壹輔相劉玉良的遺物。包括水晶印章、玉麒麟香爐、七蓮玉盤、水晶壺、玉桃。作為博物館的重點文物,它們被放置在展廳的顯眼位置。其中,三方水晶印章最為特殊,準確反映了這些文物的信息。在這裏,筆者主要說說其中的壹些印章。

壹.印章所有人劉玉良

綿竹歷史上有兩位宰相,壹位是南宋著名的黃金鬥士張浚,另壹位是明朝崇禎第壹助手劉玉良。相對而言,劉玉良的名聲不如張軍,但其遺物和事跡在綿竹流傳甚廣,知名度遠在張軍之上,劉玉良的傳說更是綿竹婦孺皆知。在綿竹,劉玉良通常被稱為“劉天官”。綿竹現存的關帝廟、金谷宮等古建築都與劉玉良有關。在綿竹遵道鎮,還有壹個傳說,說劉玉良曾是軍校場的“跑馬嶺”。據綿竹縣誌記載,崇禎皇帝曾因劉玉良自願申辦,在其府邸“天官府”前建石牌坊以示忠誠。牌坊高大宏偉,額頭上印著“請加入第壹第二”的字樣。可惜牌樓在1958被拆了。

據史料記載,劉玉良生活在綿竹,出生在壹個官員家庭。其父劉艷玲曾在嘉魚縣、湖廣縣、宣城縣任聖旨,在雲南桂花縣任知府。他剛正不阿,立下了汗馬功勞。離任時,“老臣們壹結婚就倒地發財了。”歷代縣誌都把他列為國賢。劉艷玲有三個兒子。長子劉宇陽,陜西漢中南北路太常寺原邵青。次子劉禹烈,歷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陜西巡撫,後死於邊疆。劉玉良是劉艷玲最小的兒子,也是最有成就的兒子。從小德才兼備。據縣誌記載,他的詩歌優美,書法蒼勁有力。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後調任吏部右侍郎。崇禎任禮部尚書十年,入閣,任會稽十壹年。1642年,被崇禎皇帝免除公務,回到家鄉。後來在家鄉綿竹天官病逝。

世界上對劉玉良有不同的看法。主流觀點認為他是“沽名釣譽,臨陣脫逃,出爾反爾,玩弄國家憲法”,但也有人認為他是“清正為官,臨危不懼,激流勇進”。但世人之所以有這些看法,大多是基於官方記載的解讀。眾所周知,後世史書在書寫前朝歷史時,往往會加入主觀色彩,更何況是首當其沖抗滿的官員劉玉良。劉玉良遺物的發掘,對判斷劉玉良的人品、補充歷史、證明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關於印章。

1999年7月,綿竹市大北街舊城改造時,在地下1.2米處發現劉玉良遺物。它們被裝在壹個木箱裏,出土時已經腐爛。其發掘地點應為明代劉玉良的住所“天官府”。根據它的出土狀態,應該是有人故意埋在這裏的。我們似乎可以猜測,在明末動亂的年代,綿竹城破之時,劉玉良的後人人為地保存了他們的財物,匆匆用木箱裝好,埋在老房子的地下。然而,300多年後,

第二印“麒麟新復元黨印”,水晶制成,立於方形木塊上,鏤空麒麟蹄。麒麟精雕細刻,須發皆滿。回頭看,還挺宏偉的。刀高8.5cm,鈕高5cm,印面6.46.4cm,印朱文篆書“福元求國本旨”。

這枚印章記載著1637年,清軍從東門進入長城後,燒殺搶掠。如果說不關誰的事,那就是明軍節節敗退。清軍在河北、山東等地越陷越深,對京師構成嚴重威脅。京城內外人心惶惶,劉玉良日夜親自巡視駐京部隊和城門內外的防禦。當首都陷入危機時,劉玉良寫信給崇禎皇帝,自願監督抗戰,即使他將承擔失敗的風險。這時,劉玉良不得不說他忠於人民和國家。劉玉良將這壹事跡刻成印章,顯示了他對“誌願服務”的自豪,他的忠誠和愛國之情溢於言表。但《明史》中關於他“逃敵”的記載應該是可疑的,或者有其他原因,否則劉玉良不會向世人炫耀他的“邀約”,至少不會造出精美的印章。清代詩人趙敦義稱贊:“劉欲強,遂妳願。在家很辛苦。我是個老兵,已經習慣了。不努力,就會被很多問題困擾。流寇強如閃電。談壹個旅,做妳的身邊。龍溪,臺灣設宴。水火救中原,賜商品房建設。”

第三枚印章是“巧牛子尹暢”,質地晶瑩,樸素無紋飾。整個裝置的高度為2厘米,印刷面為2.52.5厘米。印刷朱文篆書《子長》。這個印章應該是隨便印的,“子長”二字也代表了壹種悠閑的生活狀態和追求。這枚印章也能反映出劉玉良卸任回國後對平靜生活的追求。沒有因被免職而喜出望外,體現了壹個政治家的成熟。

歷史文物得到了真正的修復,劉玉良被罷官,回到家鄉,過著悠閑的生活。然而國破家亡,內憂外患讓老臣勞累多病,死在了自己的豪宅裏。到死,他仍以“傅園之入伍”為榮,乞求自己的名字載入史冊。但《明史》卻沒有如願,勾勒出壹個又壹個逃出冰封、尋求功名的記錄。通過對劉玉良遺物的進壹步研究,認為他忠君愛國的名聲應該還回來,這些遺物也應該作為補充歷史的珍貴資料。

  • 上一篇:趙少昂的油畫價格上漲了。
  • 下一篇:2008年中國有哪些值得壹看的電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