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子姓,出自唐朝時期江南道觀察使林正,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辜氏始祖為林正,字達中,生於隋煬帝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原姓林,為殷商比幹之子林堅的後裔,閩晉安林氏始祖林祿之十三世裔孫林孝誠(字允謙)之孫。其家世居福建莆田太平村永定裏(今福建莆田尊賢裏北螺村)。林正在二十二歲中舉人,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甲午科進士及第,授江南道觀察使(轄今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林正在任期間勵精圖治、興學校、除苛政、廉正愛民,是應貞觀之治。
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江南道大旱,民不聊生。林正憫民饑苦,不及稟奏朝廷,便毅然下令開官倉放糧賑濟饑民。當地豪紳乘機構陷,事聞於朝,唐太宗起初大怒,詔令將林正逮捕下獄法辦。江西百姓聞訊,不忍林正蒙受冤屈,聯名上萬民表與朝廷,代其辯冤。唐太宗派人調查,方知林正真的是個清官,是壞人對他羅織構陷,便即下詔放林正出獄,並傳他上京陛見。陛見之後,唐太宗先對林正進行壹番撫慰,又自我檢討,說:“卿乃無辜受罪,今賜卿姓為‘辜’。”唐太宗雖然賢明,但仍脫不了動不動就給臣屬賜姓的習慣,不過以往都是對有功之臣賜以李姓以表示親近。這壹次,因為林正差壹點無辜喪命,因此就賜他以辜為姓,昭其“辛苦”之德,合二字為壹,是為“辜”氏,是為該支林氏辜姓的始祖。在起初,大家還是以“辜林”稱呼這個新生的姓氏,對林正也是以“辜林正”稱呼之,後來就幹脆把林字去掉了。林正成為辜正,成為辜氏得姓始祖。帝王賜姓,全族榮耀,因此該支林氏家族皆改為辜氏,世代相傳至今。
辜正告老後,沒有回莆田老家,而是繼續定居於江西南昌地區。在他逝世後,當地百姓為其建嘉德祠以表懷念。辜氏族人大多尊奉辜正(林正)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媯姓,出自宋朝時期福建廈門同安陳氏漁民,屬於避難改姓為氏。該支辜氏先祖本姓陳,世代在福建廈門同安捕魚為生。到陳敦源時,因酒醉失手傷人,為避官府緝拿,攜帶家眷遠渡南洋,最後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落戶,成為伐榛辟莽、開墾這塊蠻荒之地的華人前驅,旅居時間比英國人還早。
事過境遷,陳敦源痛定思痛,罪疚之心難以釋懷,於是幹脆改姓“辜”,以示悔罪之意,從此傳下壹支辜氏家族。在辜敦源(陳敦源)的後裔子孫中,有清末民初擁有十三個博士頭銜的著名北京大學教授辜鴻銘。
第三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祭祀執疈辜,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執疈辜,簡稱執疈、或執辜,是西周初期就設有的壹種官職,專職掌管在盛大祭祀活動中對犧牲的處置,隸屬於春官府司管轄。“辜”,在古代祭祀時分裂牲畜肢體的過程就稱作“辜”,也就是“磔”;而“疈”,則是剖開牲畜身體的過程,與“副”的含義是壹樣的。因此,執疈辜實際上就是官家屠夫的官稱,只不過執疈辜只負責宗室祭祀活動中的牲畜宰殺、處置,並按規定和要求將牲畜的各個部位予以剖解,安置在祭祀臺上的指定位置。這在典籍《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記載:“以疈辜祭四方百物。註:疈,披牲胷也。疈辜,披磔牲以祭也。”
執疈辜這壹官職多為其後裔子孫世襲,很早即有以其官職稱謂為姓氏者,且非常受社會上人們的尊畏,稱執疈辜氏、執疈氏、執辜氏,後皆省文簡改為單姓執氏、疈氏、辜氏、宰氏、屠氏等,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