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孩子累,家長也很累。血汗錢送到興趣班,有時候還不夠!但是也沒辦法,因為那句“別人家的孩子都上了,我們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
但這種看似贏在起跑線上的超前教育真的贏了嗎?教育部多次下令幼兒園取締小學。幼兒園該不該學「知識」?成為很多家長心中的壹個大大的問號!
其實在美國納西的公立幼兒園,很多年前就做過系統的調查研究,把孩子分為兩類。壹個是提前學習文化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趕孩子;另壹類是自由發揮的孩子。
到了壹年級的時候,逃跑的孩子確實成績比較高,但是因為這個高成績,他們的學習態度變差了,因為他們以為自己都學過了,上課很難認真聽講。
小學二年級後,那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在數學、語言和識字方面表現更差。這項調查也發表在紐約雜誌上。得出這樣的結論:
所以,超前教育的危害是在二年級以後才真正爆發的!有以下表現
當然,這種危害不會只在小學二年級以後才表現出來。大衛·魏卡特教授對1976中兒童爭先跑的研究表明,
神童墮落的例子不是很多證明嗎?因自理能力差而輟學的東方神童魏永康;最被看好的天才謝彥波,因為性格、社交、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問題,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寧波兒和劉致妤最終選擇了出家。
好像大家都在提醒家長停止超前教育。正符合鄭強教授的觀點:先進的教育鼓勵了幼苗的發展,沒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甚至扼殺了潛力!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既然幼兒園不讓學這個學那個,那孩子上幼兒園就沒用了嗎?當然不是!諾貝爾獎得主卡皮查曾經講過他認為在幼兒園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學會了分享,誠實,不撒謊,為錯誤道歉,改正錯誤,把東西放整齊,飯前洗手...而這壹切恰恰印證了德國第壹所幼兒園的初衷:
在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用“遊戲”培養兒童廣泛的興趣、健全的人格和基本的生活技能。
裏面根本沒有提到學習文化知識!這是因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經說過,許多成年人的問題可能在這個階段出現。
所以,幼兒園教育比大學中學重要得多,因為那是孩子人格的教育!李玫瑾教授強調人格比智力更重要。壹個性格有問題的聰明人,以後會更危險。
我們應該把孩子在3-6歲的時候培養成什麽樣的人?首先,性格上的勇敢、自信、樂觀是基礎。其次,要規範孩子的行為,讓他成為壹個能夠規劃自己人生的自律的孩子。
再者,我們希望孩子擁有超強的情緒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交能力,從而擁有完美的人格。最後,要註重孩子的性格教育,讓他成為壹個誠實、感恩的優秀品質的孩子。
幼兒園本身就是壹個小社會,在這個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這些能力是會培養的,但是家長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比如我壹般會用壹些故事來幫助孩子發展這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