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毛竹
絲竹是中國傳統民族器樂的壹種,流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地區。辛亥革命後,它在上海有了很大發展,先後成立了田軍收藏、清平收藏、雅歌收藏、全國音樂研究會等機構。2006年5月20日,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和上海市聯合申報的江南絲竹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鑼鼓
“太保書”原名“太保書”,源於上海郊區農村的壹項求平安活動“太保”,是流傳於上海的民間民間藝術之壹。因演員在表演時敲鑼打鼓唱故事,民間也稱之為“唐公書”、“神姑書”。新中國成立後,稱為“鑼鼓書”。鑼鼓書法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堪稱曲藝的傑出代表。在當地家喻戶曉,影響廣泛。2006年5月20日,曲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十錦細鑼鼓
是上海泗涇打擊樂藝人在吸收昆曲藝術特點的基礎上,在長期的演出過程中不斷打磨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音樂。它已經有近300年的歷史了。2008年6月,成為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4.上海道教音樂
是江南地區壹種音樂成分多樣、音樂風格獨特、道教色彩濃郁的音樂。伴隨著上海眾多的道教齋戒儀式,在各種場合靈活巧妙的運用,時而鼓聲震耳欲聾,氣勢磅礴,以示神靈被送來驅邪;時而絲竹奏響優雅,余音繞梁,讓人身心寧靜,如入空靈境界。
5.上海龍華廟會
它是壹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華東地區歷史悠久的傳統廟會之壹,是集商品集市、民間信仰、民俗娛樂為壹體的綜合性廟會,是獨具特色的上海廟會。它不僅對上海,而且對長三角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嘉定竹刻
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壹。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色和傳統技藝。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融為壹體,賦予了竹子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畫卷之氣、金石之味,典雅別致,成為歷代文人雅士的雅玩。2006年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徐行草編
徐航古鎮是江南著名的草編之鄉。黃草編織是上海嘉定徐航的傳統手工藝。上海嘉定區的勞動人民用黃色的草莖編織精美的日用品,飾以五彩繽紛的圖案,精細、美觀、輕便、方便,成為名產。其黃草編織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吳妮靜手工棉紡織技藝
吳泥井手工棉紡織技藝是上海徐匯區的地方傳統手工藝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烏泥井手工棉紡織技術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棉麻紡織品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手工棉紡織技術在唐代得到顯著提高,到清代達到鼎盛時代。2006年5月20日,烏泥井手工棉紡織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
人民網:上海5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完整名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