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ovewalktime
大學之道就是妳知道自己的使命,端正自己的行為邊界,知道自己的價值應該是什麽。黨的100周年指出:江山是民心,深入民生。30年前壹月35塊的工資可以養活壹家人,現在月薪6000都不夠。
新時代的重點不是培養努力,而是增強投資觀念,通過改變方向來增強個人的經濟能力,增加通貨膨脹>;10%免疫。
守“道”=提高認識=增加收入(不給國家添麻煩)。藝術,堅持把壹件事做徹底、做精致,就會讓世界驚喜。
《論語》:修行的最高境界,君子不為工具。
老子說:“大象無形。”乍壹聽到這句話,我們會奇怪,為什麽壹個物體那麽大,卻沒有“形”。
其實這個“形”不代表“形”,也不代表“象”沒有形。這個“形”,我覺得如果解釋為“形”就更好理解了。
如果把“形”解釋為“形”,那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壹個物體,如果極大,其實是沒有極點的,因為它的邊界是無限延伸的。既然他的邊界是無限的,那他怎麽會有形狀呢?
只有有限大小的對象才能有形狀。
壹旦有了形狀,就是壹種限制。
《論語》說:“君子不為工具。”
君子不是器皿,也就是說,君子不能像器皿壹樣只有壹個用途。
我覺得意思是壹樣的。
壹旦壹個紳士被認定有了目的,他就受到了限制。
我們常說,要做工具。
其實按照《論語》裏的意思,是不提倡的。
壹旦我們成為壹個裝置,我們就擁有了對裝置的使用,但同時,我們也受到了“無限可能性”的限制。
像泥土壹樣,有無限的可能性,但如果做成碗的形狀,就只有碗的功能,不會有盤子的功能。
所以成品既是壹種完善,也是壹種限制。
就像不久前,收費站大姐說只收費。
會充電是壹種技能。如果只收費,就被技能束縛了。
人和器皿壹樣,不應該被壹個目的所限制。而是要能夠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才能體現人的主觀能動性。
《道德經》說:“以其光,以其塵。”
壹個人越成熟,越不顯露自己的特點。
如果妳表現得愚蠢,那麽就會有人欺負妳,想占妳便宜;妳表現得聰明,別人怕輸,就不敢和妳深入交往;如果妳行為正直高尚,就會遭到所有人的誹謗;如果妳行為卑鄙骯臟,人們會討厭遠離妳。
所以,讓自己沒有高貴的標簽,沒有卑劣的音符,與大眾融為壹體。不會有損害。
在《天道》中,丁元英說:“比如妳有壹只手,妳只能握緊拳頭。有病的話,只能伸手。生病了,就正常了。”
真正的智慧不是執著於任何壹個方面,而是隨心而變,隨外界而變。這樣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漁舟。”
壹個人,如果壹味善良,必然會傷害自己;但是壹味的冷漠,也會讓妳陷入無奈的境地。
所以“君子無用”,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執著於善良或冷漠。而是和妳遇到的不同的人,展現妳不同的壹面。不能像器皿壹樣,只是為了表現某壹方面的特征。
易經說:“形而上是道,形而下是器。”
形而上,看不見,摸不著,就是道,是萬物運行的根本,是萬物之因。所以《道德經》說:“物和而生,自然而生。”說的是“道”。
物理的東西叫做裝置。就是我們能看到的壹切,也就是常說的:“相”,叫“器”。
修養高的人不看對方,就是不拘泥於“長相”。他們知道,雖然壹切都很復雜,但源頭只有壹個,那就是道。
只要把握住道,就不會被眼前的“萬相”所迷惑,從而掌握自己的命運,改變事物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