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戳是郵政歷史變遷的見證。以中國郵政改革史為例,中國在1878年首次發行郵票時,使用橢圓形海關中文地名蓋章、賣郵票;1896年,郵政脫離海關,更名為大慶郵政。1897,改為用八卦戳戳,取消戳。1904年,為了照顧我國傳統民俗,用農歷來計算壹個月的天數,郵戳改為_ _ _ _ _ _;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改用民國年郵戳。
自清代發行郵票以來,中國出現並使用了三種元年郵票,即宣彤元年郵票、民國元年郵票和洪憲元年郵票。
清代八卦戳是由中國古代《易經》中的壹組象征符號組成,由八個基本圖形組成。
中國國家郵政清代使用的八卦郵票,6月1897 65438+10月65438+3月啟用,6月1912 65438+2月停用。
1897 65438+10月13、清朝郵政當局發布命令,發行30種八卦郵票,供各局蓋章時使用。
我國清代八卦郵票共有30種,由郵政機關正式發行,但集郵愛好者只收集了26種地名郵票。
清政府開國郵時,用的是八卦郵戳。但從1904到民國成立,改成了幹知年表的郵戳。
大慶郵政使用的八卦郵票作廢後,改為英文和中文大圓郵票,上面是英文地名和公元日期,下面是中文局名和農歷日期。
清代使用的英漢大圓郵戳可分為兩個圓,外圓表示地點,內圓表示時間。
我國1904年開始使用樹幹、樹枝郵戳,1912年停止使用,周期為* * *八年。
我國郵政部門刻制和使用的最早的紀念郵戳是上海6月1909 65438+10月21日使用的“生產者協會”紀念郵戳。
雲馬印章是太平天國國王、大臣級別的官員在發送緊急公文時加蓋的印章,壹般公文不能輕易使用。郵票呈圓形,中央主圖為奔馬穿雲,中間圓圈為雲紋,外圈為回文。郵票中間圓圈的上部刻有國王和大臣的官銜和頭銜。
民國成立後改為民國時代,郵票類型為圓形,分為兩種:較大的為單線帶腰框,有的刻有英文地名;小壹點的是單行三格式,都是漢字。
1912 1,中國郵政停止使用民國年郵政日戳。
1918 10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全國各地郵局均使用刻有“徐總統就職”字樣的郵戳。
5月7日1920北京至天津試航期間,我國首次使用航空專用郵票。
5月,1925,開通鄭州至洛陽間航班,所有郵件均加蓋紫色紀念郵戳,子章為“飛艇寄”。
9月4日,為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譚舉行國葬。全國各地郵局均刻有並使用了“譚主席國葬紀念”字樣的郵戳。
中國開設火車郵局後,原來的火車郵戳上有“郵車”或“信車”字樣,以後統壹使用“火車郵局”字樣。
1948年9月3日,香港遭遇颶風襲擊。因為當時沒有海底隧道,郵政總局負責郵票的工作人員無法跨海上班。為了保證正常的郵政服務,經郵政局長批準,郵票暫時以郵戳代替。這種以郵票代替郵件的“颶風郵票”只需四個半小時,現在已有四款現貨,成為壹款不可多得的奇特郵品。
中國人民郵政首枚紀念郵戳為大連市郵政局於5月1946日刻制並使用的“遼寧郵政4月1日收”紀念郵戳。
1951 3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郵政總局成立,印有“中國軍事郵政”字樣的日戳陸續使用。
4月1956,1,郵電部規定所有郵局使用郵局郵戳。
我國現行郵政日戳由郵電部於6月1957+10月1日頒布並投入使用。
中國現行的郵政日戳按照郵電部統壹規定的格式制作。6月1957日至6月1日統壹使用單線圓形腰框郵票(八角形郵資已付郵票),直徑25mm、30mm。
我國義務兵免費信件的郵戳現在是三角形的,第壹次使用是9月1957,1,6月1965停止使用。後來6月1984 65438+10月1恢復。
8月4日,1982,郵電部郵政總局發布了《關於紀念郵戳的刻制和使用以及首日封投寄的通知》。通知規定,紀念郵票可按紀念郵戳的規格刻制,如成立紀念郵票公司、郵展等,但加蓋該紀念郵票的郵票僅作收藏,不能用於支付郵資。
根據郵電部1985年7月27日的通知和《郵電通信基準郵票規範和使用規定》,我國現行郵政日戳分為普通日戳、郵資已付日戳和特種日戳三類。
1985年7月,郵電部正式將風景日戳列為郵政日戳的壹種。
我國現行普通郵政日戳的戳面由上殼、上月牙、腰框、下月牙、下殼五部分組成。
我國現行的郵政日戳,按照郵電部發布的標準,直徑壹般為25毫米;刻有少數民族文字或外文的日戳,直徑30毫米;郵票公司使用的日戳在上月牙上刻有中文地名,下月牙上刻有中文拼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