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金銀紀念幣的歷史發展

金銀紀念幣的歷史發展

夏商周

北幣作為中國最早的貨幣形式之壹,在古代貨幣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時期重要的商品貨幣。1971年,山西寶德山東墓出土的這枚“寶德銅殼”,可以算是中國銅錢的鼻祖,也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的金屬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各種形狀的古錢幣,大多模仿當時的生產工具或家用電器。如:面錢、蟻鼻錢、布錢、刀錢這壹階段,除了青銅被選為貨幣的載體外,黃金這種被稱為天然貨幣的金屬也早早出現在流通領域。在中國早期貨幣史的記載中,戰國楚金是中國第壹枚有固定形態的金幣。

秦朝

秦始皇吞並六國後,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統壹錢幣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外圓內方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壹次貨幣改革。自秦半梁出現以來,這種方孔圓鈔的貨幣形式壹直延續到中國封建社會末期。

漢朝-隋朝

商業活動在漢代非常繁榮,錢幣制度也經歷了重大改革。漢武帝開國大典第五年,即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錢的重量適當,其大小和形狀壹直沿用到隋朝。從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也就是621年,我們開始鑄造開元鮑彤貨幣,也就是我們廢除了泰銖兩種制度。

宋元明清

宋代銅錢和鐵錢並用,鑄造了相當數量的錢幣。元明時期以紙幣為主,銅錢鑄造較少。明朝中葉以後,白銀成為主要貨幣,銅幣僅用於小額支付,但仍是政府發行的重點。清朝延續了銀錢並行的貨幣制度。隨著西方貨幣金融制度傳入中國,銀幣的使用受到了銀幣——銀元的強烈沖擊,老式銀幣逐漸被現代貨幣銀元所取代。光緒年間,在國外購買造錢機器,制造銀元和銅元。

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初期,人們的購買力較低。當時有四種貨幣:壹元銀幣、壹角銀幣、銅幣、銅幣。民國中期後期,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壹貨幣制度以控制財政的進程。這壹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幣逐漸被鎳幣取代。

新中國成立以來。

全國解放後,人民政府按壹定價格兌換銀元,少數地區除外,並宣布銀元不再流通,結束了銀元作為貨幣的歷史。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金銀紀念幣逐漸流行起來。除了央行發行的有面值和流通功能的金銀紀念幣,還有個人量身定做的沒有面值和流通功能的金銀紀念幣。這些紀念幣主要用於收藏和紀念。由於其款式精美,工藝精湛,有些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定制渠道也很簡單,有條件的非國有公司和金之道等廠家都可以定制。因此,個人定制金銀紀念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 上一篇:郵票保養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問道手遊5月31號維護公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