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服役後發現前桅樓以上的建築阻擋了氣流,中樓氣流稀疏,導致氣流迅速下沈,形成空氣稀薄區。前煙囪靠近前桅樓,排出的煙和熱氣被吸入前桅樓上方的指揮所,值班官兵苦不堪言。之後雖然煙囪上臨時安裝了排煙罩,但效果並不好。因此,1924將長門號的前煙囪改為後彎形,以遠離桅桿樓,解決了前主桅桿樓與前煙囪距離過近而造成的排煙倒灌問題。長門牌的弧形煙囪已經成為日本人熟悉的特征。其他的小改動包括改裝船首(船首略向外展開以改進淩波)以及搭載水上飛機和彈射器。
4月9日,1928,日本艦隊,以戰列艦“長門”號為首,由戰列艦“陸奧”號、扶桑號、巡洋艦“天龍”號和16驅逐艦組成,駛往加藤健二將軍指揮的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基地香港。船隊抵達香港水域後,從維多利亞港以東的鯉魚門海峽進入香港,目的是進行友好訪問。在此期間,香港人可以參觀這艘船。長門及其船隊在香港停留了五天,於4月14日離開。這次訪問是長門歷上唯壹的壹次。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初期,戰列艦厄運號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將軍。直到2月1942,大和號才成為新聯合艦隊的旗艦。門號和姊妹艦“魯澳”號編入壹隊。2月2日,1941,長門發來“爬新山1208”的代號信息,向航行中的機動部隊下達了攻擊珍珠港的命令。
在太平洋戰爭中,長門和綠奧與大和、武藏壹起,被謹慎地用作最後決戰的主力艦。按照這個指導思想,再加上速度限制,太平洋戰爭壹開始就沒有參加作戰行動。戰後,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包括長門級和大和級,因長期在廣島灣的竹島錨地待命,被頻繁出擊的航母隊軍官諷刺為“竹島艦隊”。
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中,長門雖然編入第壹隊參戰,但並未參戰。日軍機動部隊主力四艘航母被摧毀時,包括長門在內的主力還在後方300海裏,加賀(赤城?)幸存者回國。2月1944,長門從卡車島基地撤退,轉而停留在林加錨地基地。6月1944日,“長門”編入機動部隊參加A-Go行動,在6月19日的菲律賓海戰(馬裏亞納海戰)中遭到空襲,但損傷輕微。錫布延海戰役
1944 10“長門”號編入基諾須田指揮的第二艦隊第壹遊擊部隊,參加解壹號戰役。萊特灣海戰14: 16年6月24日的斯布延海海戰中,長門號被富蘭克林號(USS Franklin CV-13)和卡博特號(USS Cabot,CVL-28)攻擊機的兩枚炸彈擊中。壹槍摧毀了第壹個鍋爐房的幾挺機槍和鼓風機,迫使其關閉25分鐘,只靠三軸運轉。另壹個摧毀了無線電室和餐廳。52名船員死亡,106受傷。
65438年10月25日的薩馬島海戰中,長門06: 01炮擊美軍護航航母,沒有取得戰果。12: 36下達撤退命令。長門在12: 43被兩枚炸彈擊中,但損壞輕微。那天,長門發射了99枚主彈和653枚副彈。10月26日1944 10撤退後,聯合艦隊遭到美軍攻擊。長門號被大黃蜂號(CV-12)艦載機的4枚炸彈擊中,38名機組人員死亡,105人受傷。
萊特灣戰役
萊特灣戰役後,1944,165438+10月25日,“長門”號返回日本和神奈川縣橫須賀港,燃料和物資匱乏,難以再次長途航行。船上的輔助炮被拆除並被轉移到陸地上。他在戰爭的剩余時間裏壹直呆在橫須賀,並於1945年2月奉命執行海防任務。1年6月成為橫須賀警備隊的警備艦,其對空設備被移至陸地。1945年7月8日,長門號遭到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攻擊,被三枚炸彈擊中。橋梁受損,船長少將·大冢遇難。他的繼任者是少將·杉野秀吉(日俄戰爭中在旅順港封堵行動中犧牲的“人肉炸彈戰士”曹長誌的長子)。到戰爭結束日本投降時,“長門”號是日本唯壹幸存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