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陽關雪的歷史

陽關雪的歷史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1000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王維的壹曲送別絕唱讓陽關名揚天下。陽關博物館的建成又為絲綢古道增添了壹處新景。

陽關博物館坐落於陽關遺址北800米處,是壹個融博物、旅遊、遺址保護與研究為壹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整個館址占地10萬平方米,所有建築仿漢而建,古樸典雅,古色古香,與周圍的烽燧遺址、大漠戈壁和諧地融為壹體。

據中國史書記載,陽關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武帝時期,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裏處,與玉門關南北呼應,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和通道。唐代以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陽關隨之被廢棄,逐漸荒蕪並消失。如今只剩下“陽關耳目”墩墩山烽燧孤立於大漠戈壁之上。

為了保護陽關,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陽關的歷史和文化,2000年,由於敦煌書畫院的倡導和出資,壹個以“挖掘古文化,建設新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開始在陽關遺址不遠處籌建。3年之後,2003年8月28日上午,建於甘肅敦煌市的陽關博物館開館迎賓。

敦煌有座博物館(科教興國)

楊光 聶傳清

在黃沙滾滾的大漠中,坐上古戰車觀看古代練兵;而後,身披鎧甲,騎馬走陽關大道;調兵遣將、辦理通關文牒、舉行出關儀式……

這不是在壹千年之前的古代,也不是在看電影。來到敦煌的陽關博物館,這種驚險、刺激的場面每壹位遊客都可以親自體驗。

千歲老人風采依舊

這座博物館就建在王維詩中“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

它位於敦煌西南70公裏處,始建於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期,距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了。陽關曾是西域之門戶,絲路之咽喉。歷代王朝征戰於此,僧侶、遊客不絕於道,文人墨客曾在此指點江山,陽關因此而威名遠揚。

近幾年來,到陽關旅遊觀光的遊客日益增多。但由於歷史的變遷,歲月風沙的侵襲,昔日的陽關關城已經不復雄偉,只有墩墩山上被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保存了下來,不免讓人發出“憑吊陽關不見關”的感慨。為了讓這位“千歲老人”重新煥發光彩,敦煌書畫院積極籌措,歷時三年零五個月,2003年4月16日開始試運營接待遊客。

陽關博物館與傳統博物館的不同之處在於,遊客不但可以通過實物展示感受陽關的歷史;還可以登城遠望、觀賞烽火狼煙,騎射練兵、持文牒出關……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關,感受壹番遠離鋼筋水泥之城的歷史畫面。

這樣壹個規模大、工程設計復雜的博物館,沒有讓國家投入壹分錢,完全是由敦煌書畫院投資興辦的民營博物館。其中的奧妙何在呢?

敦煌———不但可以看,還可以帶走

陽關博物館的項目發起人紀永元解釋了其中的原因:20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敦煌仍是壹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的邊陲小縣,因為人們觀念陳舊,豐厚的文化遺存不能為人們服務,為了彌補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反差,敦煌書畫院探索出了壹條不靠國家撥款,以文補文、以畫養畫,由企業利潤扶持的滾動開發式的文體結合的新路。

所謂“以文補文”就是利用敦煌的歷史文化、壁畫、雕塑藝術設計出有敦煌特色的旅遊紀念品。如:絲毯、染畫、木玉石雕、陶藝等。遊客不但可以來敦煌參觀,還可以把敦煌的特色買回家。經過多年的實踐,當年的鳴沙書畫社由小到大,集腋成裘。自創建以來,創作書畫作品1.1萬幅,絕大多數作品被中外團體和個人收藏,書畫銷售額達1000萬元。不僅如此,敦煌書畫院還涉足房地產、建築、旅遊服務等眾多領域,成立了敦煌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敦煌藝術旅行社、敦煌匯元實業有限公司等。由1983年成立時的1萬元貸款、3名員工發展到現在擁有4個公司、120余名員工、資產達2000萬元,為國家上繳利稅120余萬元。

這樣,不但滿足了遊客的需求,還為敦煌書畫院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從而,為進壹步做大文化鋪平了道路。這也是陽關博物館誕生的基礎。

富了不忘父老鄉親

在弘揚文化藝術、壯大經濟實力的同時,敦煌書畫院沒有忘記自己的故土和父老鄉親。他們多次為敦煌的社會公益事業奉獻愛心,曾先後為中渠小學、敦煌市藝術團、敦煌公園、敦煌三中等捐款12萬余元。

人才是文化的基礎,文化是經濟的動力,經濟更進壹步推動人才的培養。敦煌———壹座以文化經營著的城市,在這樣壹個良性的循環中持續發展著。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0904 №g〕

  • 上一篇:鈴聲不響我便記不起。
  • 下一篇:雨雪,大降溫!6月11起,玉米、大豆集中上市!三險各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