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票10元,學生5元。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現為廣東省民間工藝美術博物館所在地,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地鐵站旁。
書院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四年建成。是當時廣東七十二縣的陳氏宗祠。初建時是供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參加科舉考試時讀書住宿之用,也是祭祖的祠堂。
全院占地面積近15000平方米,院東有17000多平方米的綠地。主樓寬80米,深80米。以“三進三路九廳兩陽臺”布局,穿插六個院落,八個走廊。它的規模很大,有宏偉的大廳和優雅的庭院。整個建築的門、窗、屏、墻、柱、梁、屋頂都裝飾著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等。在建築正門的外墻上,有六大磚雕,如梁山聚義、吳彤杏、劉鳳群等。畫中建築的雕刻工精細,層次分明,人物生動,形象逼真,花鳥栩栩如生。他們的磚雕技藝在現代是不多見的,可以說是令人驚嘆的作品。
特別有特色的是二回廊柚木屏風門雙面雕刻,歷史故事、民間傳說“三訪茅廬”、“赤壁之戰”等木雕各20件。被譽為“木刀雕刻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
中路壹、二入口院內的石欄桿上鑲嵌著鑄鐵雙通花欄桿“從此幸福”和“三陽奇臺”,展現了中國近代鑄鐵技術的成就。
院內的石雕、陶塑、灰塑也以嶺南特色鮮明、工藝精湛、精品琳瑯滿目而聞名。郭沫若曾題詩稱贊陳書院的建築藝術:“人可代替,人不可代替。”果不其然,建壹個世界勝過讀十年書。"
陳書院坐北朝南,為三進式布局,由九堂六院十翼長廊組成。主樓占地6400平方米。其整體結構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宏大,庭院寬敞典雅,尤其在建築裝飾上,體現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的精髓,建築內外構件上巧妙運用了木雕、石雕、磚雕、陶瓷雕塑、灰塑、銅鐵鑄造等裝飾手法。花樣繁多,造型生動,雕刻技藝精湛,筆畫簡單粗放但雕刻細致。可以說,陳書院是壹座瑰麗的民間工藝寶庫。
1959年,陳書院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主要收藏、保存、研究和宣傳廣東民間工藝。和全國各地的民間工藝。博物館裏有幾個展廳,常年陳列著文物。展品包括陶瓷、雕塑、刺繡和其他精美工藝品。其他工藝品種類更多:廣州琺瑯、金銀工藝品、彩色蝕刻玻璃;佛山燈、剪紙、木刻、門面等。潮州面塑、端硯雕塑、草貼剪紙;還有陽江、潮汕、佛山地區的漆器,少數民族地區的工藝品。還有現代家具、字畫、文房四寶和茶藝的展廳和專門房間。
陳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風景名勝”之首。
交通:乘坐地鐵陳家祠站或乘坐85、88、104、107、128路公交車在高基站下車,乘坐268路公交車在陳家祠站下車或乘坐15、52、55、105、124、133、193、196、205、207、231、232路公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