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陳余龍出生在素有“金陵門戶”之稱的江蘇鎮江,從小受到古城文化歷史的熏陶。五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師法顏、劉。八年來,他每天用大楷寫壹本書,用小楷寫壹本書,池子不盡。離開私立學校後,陳余龍進入壹所私立小學,然後考入著名的江蘇省揚州中學。不幸的是,在他進入初中不久,日本的入侵粉碎了他的學習夢想。陳余龍離開家鄉,來到川滇西南。流放期間,他當過學徒、練習生、雇工,給人刻蠟板,做吃苦的準備。但是,“人生也是艱難的,人生也是幸運的。”在山城重慶,陳余龍結識了武昌起義老兵、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書法家徐學遠先生,並入校任教。在交談中,陳余龍多次提到他的老師徐學淵。他說,在重慶的日子對他的生活和學習書法的影響最大。他對含蓄書法的理解和“以學養德”的思想深受徐學淵的影響。後來,陳余龍搬到了北京大學,在那裏他與馬寅初的老校長壹起工作了幾年。風雨使他傳德傳香,學識書法都受到他的影響和熏陶。在北大的幾十年裏,陳余龍在歷史、文學、書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壹個學者、散文家、藝術家,這些都不是壹般人能比的。作為壹代宗師,50年大學教學的浸潤和不平凡的經歷,也為陳余龍獨樹壹幟的獨特書風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