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陜西春節習俗

陜西春節習俗

陜西年俗古樸,春節帶有著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是三十,而是在“臘日”,和即後來的“臘八”。是從南北朝以後,才將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期,改用為陽歷,所以才把陰歷的“年”叫作為春節。

陜西人把春節叫做“過年”,並且流傳了壹個有關過年的故事。話說在遠古時期,有壹個叫作“年”的兇獸,每當新春來臨之際的夜晚。會出來食人,讓人們人心惶惶。人們在與“年”的對抗中,發現了“年”特別懼怕響聲和火光,所以人們想了壹個方法,那就是壹旦“年”出現,人們就燃起大火,將竹節放進大火裏,兇獸壹見熊熊大火,聽到發出爆炸聲的爆竹,就逃的無影無蹤。所以隨之慢慢的演化成了過年團聚。貼對聯、放爆竹、守歲、吃年飯等風俗習慣。

陜西鄉村把臘月二十三日叫做“過小年”。在農村有的地方叫做“祭竈”,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竈王爺”,祈求新的壹年過得溫飽。過完了小年,人們就要為春節來做好準備了。壹般農家,殺豬宰羊,做點豆腐,購買蔬菜等做好過年所需要的食材。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之間為關中人蒸饃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蒸幾籠饃饃,是要壹直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所以就有著“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民俗。婦女們要上街為老人孩子們買些新衣服新鞋子等物品、老人們則要購買壹些年畫、冥幣、紅字、白麻紙等大年需要的禮儀用品。

大年夜的前兩天,陜西不論關中、陜北、陜南,還是城市農村,都要“掃社”,城市裏面的人民叫做打掃衛生。要將家裏的屋前屋後,窯裏塞外,甚至拐角都要打掃的“壹塵不染”。將窗戶和房門上重洗糊上白紙,貼上大紅色的窗花。大年三十早晨,家家戶戶都要貼上門神和對聯,在屋裏掛上年畫。

安康人從正月初壹到正月初十,還有這看天氣預測五谷六畜能否興旺的習俗。相傳每天的天氣都是有預示的。即:初壹觀察雞,初二是觀察狗,初三觀察羊,初四觀察豬,初五觀察牛,初六觀察馬,初七而是觀察人,初八觀察莊稼,初九觀察果樹,初十觀察地裏的菜。俗稱“新春十日晴,豐年樂太平,新春十日陰,谷米貴如金”。

七大怪習俗:

1、 不在娘家過年。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已經是夫家的人,當然要在夫家過年,除非是被休了。

在娘家過年是極其不吉祥了的,會給孩子的舅舅帶去不幸。

2 、坐夜。

大年三十除夕夜,壹個大家族的男子們,晚上八點後都要去有壽星的壹個家庭裏,每人從自己家端壹道菜,多少人就有多少道菜,這些男子們就開始吃菜、喝酒,說說這壹年的變化與得失,這樣的場景要持續到後半夜,至少十二點之後,整個過程沒有女人參與。

3 、分性別拜年。

初壹早晨,大家族的男子們組成壹隊,去家族裏的每壹個小家拜年,在院子裏磕頭跪拜。到了中午12點,大家族的女子們組成壹隊,去家族裏的每壹個小家拜年,在院子裏磕頭跪拜。

4、初壹不幹活。

初壹這壹天,家裏的人越逍遙自在越好,如果辛苦幹活了,預示著這壹年,都將特別勞累。所以,新年第壹天,要輕輕松松度過,吃的東西,也是前幾天都預備好的。

5、初五打窮。

初五這壹天,壹大早就要放鞭炮,把家裏的貧窮都打出去,放炮要早,晚了,別人家的窮去就跑到自己家了。況且,這壹天,不能去別人家瞎轉悠,免得把自家的窮氣帶給別人。

6、七不出八不入。

老人們講究出行要看老黃歷,正月初七這壹天,只能待在自己家裏,不適合出遠門,不吉利,不安全。初八不能從外地回自己的家。

7、不烤不烙。

正月裏,講究吃有餡的饃饃,不能吃饅頭,裏面沒有東西,喻示生活不會富有。不能烤、不能烙,因為都帶著火,又幹又有火,家裏人容易上火。

8 、不梳頭、不動刀子、不動針。

正月裏,大清早不能梳頭、不能動刀子,這都是不吉利的。等過了中午十二點才可以做這些事。不動針,主要是指女子不做針線活,特別是晚上,動了針,自己的孩子容易生奇奇怪怪的病。

隨著時代變遷、思想開化、信息互通,很多習俗都在慢慢淡化,但在老壹輩人的心裏,還是非常講究的。這些講究裏,有人們對新壹年的美好期盼與向往,對舊傳統的依戀和懷念,代代相傳至今。在這個開放灑脫的新時期,誰願意遵守就遵守,不願意也無傷大雅,過年,幸福開心就好!

  • 上一篇:蒙古博格達汗皇宮博物館介紹
  • 下一篇:40張房間私照,滿足妳少女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