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陶井的用途

陶井的用途

井的發明是古代社會進入文明的標誌之壹。大大減少了古代人對河流的依賴,為城市和國家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周樹說,黃帝穿過壹口井,姚敏挖了壹口井,喝了它。下沈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原地區的裴李崗、湯陰白銀遺址都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水井,而且井很深,說明當時的鑿井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井的使用也有很長的歷史。《世本》註:湯枯時,伊尹教人在田裏蓄井灌溉田地。這是商代打井灌溉田地的歷史記載。

從春秋到戰國再到漢代,鐵器被廣泛使用。隨著生產的發展和鑿井技術的提高,開鑿水井變得越來越普遍,水井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南陽文物研究所在漢代考古中,分別於1997和2000年在南陽白河鎮雙鋪村和白鶴灘發現了漢代水井。兩處遺址均位於農業生產區,附近未發現大型建築工地和墓葬,懷疑為灌溉井。根據文獻記載,南陽在漢代就已經發展了水利設施。西漢時,南陽太守趙修建了大量的漢地垱、等小型水利工程,為促進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這兩口井靠近白河,蓄水方便,所以用於灌溉的可能性較大。與灌溉井相比,南陽市文物工作者分別於1959和1994年在漢代冶鐵遺址和鑄幣遺址的手工業生產區發現了漢井。根據它們的位置,這些井顯然是用於工業生產的。考古資料提供的漢井有瓦井。此外,水井在漢代的工農業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漢代南陽縣是中國著名的縣。西漢時是著名的冶鐵中心和商業城市,經濟發展在全國占據領先地位。東漢時,光武帝劉秀在這裏發跡,被稱為皇帝鄉的南都。政治地位重要,經濟繁榮,豪強地主勢力擴大,名門望族,豪傑雲集。漢代,這裏的厚葬之風比其他地區更為厲害。他們崇尚迷信,認為人死了知道做什麽,活著的人需要,死去的人也需要。所以死後都建鬼屋墓,大量生活用品陪葬。西漢早中期,主要用於隨葬品。西漢中期以後,增加了各種陶器,包括倉庫、爐竈、水井、磨坊和亭臺的模型,以及豬、狗、雞、鴨等牲畜偶像。《漢書百官榜》載有以下文字:東園園丁淩澄制作陵中器物,說明統治者死後,有專職官員負責制作鬼府墓中所需的壹切陪葬品。南陽漢墓開始出現陶井葬,就在這個時間序列裏。

1991年,在南陽鐵管所屬的冶鐵遺址陶器作坊中,也發現了專門制作隨葬品的作坊。在7處陶窯遺址出土的遺物中,除了壹些鼓風管和耐火磚的殘片外,大部分都是漢墓中常見的倉、壺、井、爐、陶狗等明器的燒壞殘片,說明陶作坊不僅保證了冶鐵所需的陶制品,而且大規模生產各種品種的明器,成為南陽明器的生產基地,為漢墓明器提供了陶井。

在漢代的考古工作中,中原地區發現了許多水井和井模,而南方、成都和關中地區則發現了許多水田模型,反映了不同地方作物種類和種植的差異。南陽地區出土的這些陶井模型,是我們了解漢代井的形制和研究漢代喪葬習俗的珍貴資料。

  • 上一篇:問個問題
  • 下一篇:可以收藏kiku照片的網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