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建築主要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的廠房和生活設施,是531兵工廠的壹部分。531兵工廠是531工程的另壹部分。531工程下設13個分指揮部,東西跨度近100公裏,南北跨度近50公裏,涉及濟源、孟州、洛陽吉利區。531工程是時代的產物,是國際形勢的結果。在復雜緊張的世界形勢下,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準備戰爭,準備饑荒,服務人民”的號召,全國各地幾十萬軍隊參加了五壹工程的建設。1964年至1980年,濟源市修建了大型國防工程——531兵工廠,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火炮廠。當時有駐軍、工廠、學校、商場、郵局、銀行、電影院、禮堂等。,其中聚集了各行各業,包括工人、農民、士兵、學者和商人。這是壹個完全集中的小社會。1971年9月以後,隨著國際形勢趨緩,531工程半途而廢,只剩下壹個師和四個師在正常生產,其余部隊都撤離了,留下大量建築閑置。遺留下來的建築陷入了沈寂和廢墟,默默地依偎在南太行,在時間中漸漸枯萎,處於沈睡狀態。在很長壹段時間裏,老兵工廠只是人們心中遙遠的記憶,卻很少有人問津和光顧。
是國家鄉村振興的春風喚醒了舊軍火庫。在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指引下,濟源市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老兵工廠沈寂多年的山溝和建築進行了升級改造。改造尊重原有建築風格,保留原有墻體,展現建築年代,展現老兵工文化。比如將原有的冰糕廠、鍋爐房、供銷社、澡堂改造成酒店,在部分墻面上保留了“挖深積糧”、“建好三線,讓主席睡個好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又快又好又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等標語,做到了新舊有別,突出了軍工元素和時代印記,融合了現代藝術和歷史記憶。妳看,獨具三線建築風味的斑駁墻壁,經過歲月洗禮的鍋爐煙囪,用彈藥箱搭建的隔墻,獨特的老物件......到處都彌漫著那些年的軍味和那些年的老味道。
小鎮的簡易旅館、藝術家村、歡樂食堂、文化禮堂等。有能力接待大型團隊進行魯通茶文化體驗、采摘農耕體驗、住宿餐飲、會議宴請等。,已成為集休閑旅遊、風情民俗、餐飲娛樂為壹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基地。同時,該鎮還將開發壹個洞穴旅館。據說,龔宇移山時,為了後人工作後休息,挖了20多個相連的洞穴。每個洞穴都有不同的主題,有些包含佛教和禪宗,有些展示道教文化。
鎮上的古村落B&B是以冬暖夏涼的土坯房和石屋為基礎,配有石凳和磚路。院子裏種著老樹新苗,附近還有池塘。池塘裏有荷花和睡蓮,魚在其中遊弋,伴有青蛙和昆蟲。多美的田園風光啊!菜地旁和草坡裏,散放著牛羊,增添了田間氣息。童年的記憶和深深的鄉愁都留在這裏展示。
這個小鎮有壹個詩意的名字——那些年小鎮。是的,那些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高級技師、激情建設者響應國家號召,聚集在這裏搞建設,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有的甚至埋沒了忠誠;那些年,原本安靜的山溝喧囂,在建設軍的存在下改變;那些年,人來人往,機器轟鳴,車輪滾滾,壹派加快生產的繁忙景象;那些年,日落日出,人來人往,生老病死,演繹了多少人生故事。那些年,小鎮永遠是老兵工和他們後代的家。
難忘那些年,是當年建設者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難忘那些年,是老兵工後人對那座山溝的難忘情結;難忘那些年,是濟源人民對那些年的深刻記憶,是對老軍械工人及其後代的深厚情誼;難忘那些年,是玉川大地對遠方友人的誠摯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