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郵票鑷子郵票鑷子也叫“郵票鉗”,是用來夾郵票或小型張的,是集郵者隨身必須攜帶的壹種工具。用手觸摸郵票,手上的汗珠就會粘到郵票上,在郵票上會形成汙點。因此,集郵者忌諱直接用手觸摸郵票,在欣賞或整理郵票時都應該使用鑷子。夾郵票時要使用鑷子,但並不是所有的鑷子都能用來夾郵票。鑷子的形狀因用途而異。用於集郵的鑷子尖端必須扁平、圓滑、無銹,松緊程度也要適宜。過緊會使郵票留下夾痕,過松易使郵票脫落。初次使用鑷子最好找幾枚廢郵票反復練習幾次,避免因使用不當使郵票受損。保存時註意不要把鑷子尖端弄臟或挫傷,也不要用手指去摸郵票,否則就失去了使用鑷子的意義了。如果壹時疏忽,把鑷子弄臟了,要用布、紙或者揮發油擦拭壹下再用。
二、放大鏡放大鏡是幫助觀察細小物體的凸透鏡,其鏡面雙面凸出,焦距通常在1~10厘米之間。郵票圖的版模是利用點和線來表現圖案深淺明暗的層次。這種由點線組成的網紋,就構成了圖案的骨架,通過油墨印刷,形成壹幅幅美麗的圖案。暗含在圖案中的點點線線,單憑肉眼直觀難以分辨清楚,必須借助放大鏡。放大鏡用於鑒別郵票真偽、印刷版別、品相優劣等。集郵用的放大鏡壹般為五到二十倍。使用時要選擇光線充足的地方,但應避免陽光直射到郵票上。鏡片要保持清潔避免磨損。放大鏡用完及時收入套子或盒子裏,臟了可以用擦拭眼鏡的柔軟棉布擦凈。
三、齒度計齒度計又稱“量齒尺”,是用來度量郵票齒孔度數的集郵工具。齒孔度數是指郵票邊框20毫米內有多少個齒孔。齒度計是每個集郵者都必須有的壹件集郵工具,其材料有透明的和不透明的兩種。齒孔是由“孔”和“齒”相結的,當票沒有撕開時,只見到壹個挨壹個的小圓孔,當郵票撕開後,孔就分別存在兩張郵票上,各有半個孔,而且顯露出齒尖。常用的量齒尺,上面印有壹排排不同度數的模擬齒孔,兩旁或壹旁標有數字,如7、8……16?5,即度數。只要將郵票的齒孔與量齒尺上的小圓點對比,與哪壹排吻合,便是多少度。齒孔的度數有助於區分郵票版別,如小龍郵票第壹次毛齒和第二次光齒兩種都是12?5度,第三次印的則為11?5度。此外還有鑒別真偽郵票的用途。
四、坐標尺坐標尺是常用的定位工具,應用廣泛,在集郵方面可用於郵票的版式研究。坐標尺的原理,猶如地圖上的經緯度。目前在國外專門供集郵用的叫“定位尺”,用以測量郵票上某壹異點所處的位置。坐標尺是利用透明材料制成,印上壹行行的小方格,每格的面積為3mm×3mm,橫行用阿拉伯數字順序標出,直行用拉丁字母標出。
五、水印盤水印盤也叫“顯影盤”、“水印檢查器”或“水印檢查儀”,是專門用來檢查郵票水印的壹種集郵工具。水印盤的質地有金屬、陶瓷、搪瓷、膠木、玻璃等。郵票上的水印有兩種:壹種是亮水印(即水印處紙質較薄);壹種為暗水印(即水印處紙質變厚)。利用水印盤觀察水印主要是指亮水印。郵票上的水印也以亮水印為多見。
六、色譜又稱“刷色表”或“郵票色譜”。色譜是指印有標準顏色及名稱的色表,壹般有200種以上不同的顏色。色譜可以核對郵票上的刷色,以判斷郵票刷色的異同,是壹種研究郵票刷色與分色的工具。色譜的形式主要有硬卡式、招貼式、折扇式、書本式等。色譜對單色、雙色套印的郵票實用性很大,除辨別不同的刷色和色差外,對於鑒定錯色票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