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5500年前,人類首次發現了時間並測量了時間。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萊文在《時間地圖》壹書中說:“太陽低的時候,豎立壹根桿子,桿子的影子特別長。這個裝置最初的樣子只是壹根小棍子(希臘語:“Nomo”的意思是“知道”)。棍子插進土裏是為了反射太陽的影子。”考古學家將測量時間的棍子稱為“捕影器”,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計時器。
從“捕影人”開始,人類踏上了尋找計時工具的漫漫長路。所有人類的發明都不像日晷計時器壹樣。在古代中國、埃及、希臘和巴比倫,發明並使用了日晷計時器。說起日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日晷的國家,它產生於2000多年前的周朝。《藝文誌》“日晷書”共34卷。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建議召開歷法計算者會議,會議上留下了關於研究日晷的記載:“是以定事,立日晷,刻下回。”
日晷是我們的祖先通過觀察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來估計時間,他們利用這個原理創造了最初的太陽鐘。中國古代的日晷由表盤和表盤指針組成。刻度盤是壹個帶刻度的圓盤,中心有壹個刻度盤指針。盤面由石頭制成,針指向南方,金屬針指向北方。盤面平行於赤道面,傾斜安裝是水平的。日晷利用表盤上影子的運動來看時間。古代的日晷大小不壹。大的可以設置在公共場所,比如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明代日晷。它們今天依然存在,成為珍貴的文物。小的可以隨身攜帶。日晷是最早的太陽鐘。
水鐘:人體短時計時器
當白天有陽光時,人們用日晷來測量時間。到了晚上,人們發明了水鐘,就是把水放進水壺,滴下來計算時間。此壺用銅制成,故稱“銅壺滴水”。全人類都經歷了使用水鐘的歷史。這種水鐘是擺鐘出現之前最精確的計時器,是人類的第二代“鐘”。水鐘很早就發明了,據說是中國黃帝時期發明的。《初學之書》引用《梁刻本漏經》說:“漏作起於黃帝之日,宣為夏商之代”。“李周?夏觀還談到設立官員來管理失蹤的版畫。從秦漢到唐宋,水鐘壹直是重要的計時工具。唐代詩人李益在《宮怨》中寫道:“猶如宮漏添海水,* * *壹夜滴長門。"宋代蘇東坡曾說:"月缺銅漏,人始現本色。有時候,人壹個人來來去去,影子暗淡而孤獨。“中國解放後,在陜西興平、河北滿城等地發現過水鐘,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後來又有了“沙鈴”和“火鈴”。它們都是計時的計時器。這些早期的計時器幫助人類測量時間,使時間的長河、日出日落、寒暑交替、草木盛衰都有了相應的尺度單位,時間也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壹樣,被置於壹個可比較的度量中。
機械鐘:第三代人類計時器
世界上最早的機器出現在哪裏?不是歐洲,是中國,是唐代(公元723年左右)張遂、梁靈贊制作的渾儀。渾儀是壹種古老的天文儀器,上面有計時器。它不僅能精確演示天體的運行,還能精確計時。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薄塗稱贊說:“張遂和梁令贊發明第壹個擒縱機構(也就是長子,今天所有機械鐘的關鍵部件)之前的情況...從八世紀初開始,這個儀器就以巨型天文鐘的形式在十四世紀的歐洲第壹個機械鐘前面。”為什麽張遂和梁靈贊的渾天儀是最早的機械鐘?這是因為他們發明並使用了擒縱機構,擒縱機構是機械鐘的關鍵標誌。國際表王百達翡麗總裁認為最早的機械鐘出現在中國。中國古代機械區別於歐洲古代機械的壹個關鍵點是驅動力。中國唐代靠水運轉,歐洲從重錘發展到發條作為動力源。
擒縱機構的發明奠定了機械鐘的基礎。直到公元158年,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做出了蜘蛛系統在空中擺動的偉大發現,而從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和丹麥科學家克裏斯?迪安根據伽利略的等時擺動原理,制作了壹個以“擺”為調速器的機械鐘。從此,“擺鐘”登上了人類計時器的舞臺,壹直延續至今。
機械鐘發明的時候,鐘的表盤也是做出來的。從表盤看時間,西方的表盤和中國古代的略有不同。在古巴比倫和埃及,是24小時制。美國曾有“雙十二”制,即晝夜12小時。古代我們把壹天的時間分為12小時,用地支中的12小時來表示,即子、醜、陰、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今天每個小時大約是2個小時。以下是古今對比:子時(23: 00 -1: 00)、醜時(1: 00 -3: 00)等等:石海(21: 00 -23: 00)。每個小時分為“時間的開始”和“正確的時間”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四個季度。在今天收藏的清代“廣中”“南京鐘”和八只懷表的磁盤上仍然可以看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把壹天統壹為24小時,表面用羅馬數字或阿拉伯數字標註。
機械鐘發展到以發條、擒縱機構——長子、鐘擺為動力源來控制其運轉,可以說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