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全真道士、畫家。字子九,字子九,藝峰道人,大赤道人,平江常熟(今江蘇)人。原姓陸健,小時候父母雙亡。人們把他收養給浙江永嘉郡平陽縣(今溫州市)的黃。因改姓黃,名,字長。董源和巨然,宗法制的他的山水畫,孕育了自己的風格;它是“元四家”之首(真武、王蒙、倪瓚是另外三位),對明清山水畫影響很大。元末至倪瓚元初(1335 ~ 1340),在浙西訪連的徐瑛,被貶為簿記員,被誣陷入獄。出獄後師從金嶽炎。曾住持萬壽宮,提開元宮。後來,他輾轉松江、杭州等地,以賣卦為生。晚年住在杭州筲箕泉,享年86歲。道藏有金嶽炎、黃的《先生直指真理傳》和《持信三秘》,闡述了全真派內丹的原理和功法。
曾經,我靠賣占蔔為生。後來參加了主張儒釋道合壹的全真教,他甚至看透了紅塵。由於長期流浪山川,我開始對山川產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神韻,他在常熟虞山居住時,經常觀察虞山的變化和奇妙的景色,從內心汲取,用筆傳達。他的壹些山水畫素材來自這些山林。他住在松江時,對山水的觀察到了癡迷的地步,有時整天呆在山裏,廢寢忘食。他住在富春江的時候,總是背著壹個皮包,內置繪畫工具。每當他看到山裏的風景時,他都會拿著展覽紙寫下來。富春江以北有座大嶺山,是王鞏晚年隱居的地方。他以大嶺山為師,畫了《富春大嶺圖》。紙墨水墨畫,長33厘米,寬636.9厘米,始於鄭錚七年(1347),時斷時續。幾年後,正是鄭錚十年。他已經83歲了。當他為這部電影寫標題時,他還沒有完成草稿。這幅畫描繪的是富春江兩岸的初秋景色,跌宕起伏,林海秀美,筆墨蒼茫,質樸無華,當時社會上的手稿有十余種。在這個版本之前,已經被燒成了兩部分(後人分別命名為《余山圖》和《無用師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余山圖藏浙江博物院。
但他確實了解荊、關、李的病因。當時董源的名氣還沒有荊、關、李那麽大,所以大家都強調他向荊、關、李學習。他本人不僅強調向董學習,而且多次提到景、關、李。恐怕他也有意趕時髦。後來的批評家只說他學董,而根據他們看到的黃的畫的真實來陳述,這是比較真實的。
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溪山雨意》、《晴雪》、《九峰雪姬圖》、《丫蛋玉樹圖》、《天池石崖圖》、《九峰崔塗》、《靜水亭》、《洞庭奇峰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