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壹書的內容,都是軒轅黃帝和諸位大臣的醫學理論對話記載,並非第三者轉述,所以和《史記》轉述完全不同。該書是黃帝命令天師岐伯編纂後,記錄在玉版上的國家書籍,收藏於名叫靈蘭的國家藏書室裏。
由於黃帝是壹個統稱,軒轅氏稱帝當然統稱就是指他了。但後入不知道是統稱,就以為特指軒轅氏。猶如彭祖八百年的記載,被後人理解為彭祖是仙人活了八百歲。其實這裏是指彭祖氏族昌盛了八百年,並非指具體的人名。
黃帝之所以策劃《內經》這本書,原因是感慨自己治國之難,原因在於道德衰微,不希望真言失傳。所以把自己求教於廣成子的治國言論,把求教於天師岐伯、太師伯高等醫學大臣的醫理,記錄在《內經》壹書,為的就是傳示後人。所以當今的“黃帝內經”的稱謂,是後人改過的,原名就是《內經》。分為《素問》、《靈樞》二部分。《靈樞》後來失傳嚴重,壹度丟失。曾有收藏者又以《針經》公諸於世,而最初名稱還是《靈樞》。靈樞部分就是關於針刺的理論,但後人卻把針刺與艾灸混為壹談統稱為針灸,以至於今人搞不清楚二者差別。
原因就是內經理論的失傳,導致民間方術流行,以修仙上天堂為代表的方士,後來演化為道教。從而進壹步篡改了內經理論,加入了宗教鬼神論。
內經對於鬼神的態度就是否定的《素問·五藏別論》: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這段話就是例證,說的是被鬼申論約束的人,醫生不可以和他說全德;厭惡針刺砭石方法的人,醫生不可以和他說治理技巧;不允許治病的人,代付勉強給他治理會徒勞無功。
道教是中醫的文化根基,中醫理論和西醫格格不入道教是上天堂為目的,上不了天堂的道士就希望長命百歲,而放棄長生不老,於是鉆研醫學。這部分學醫的道士,就是中醫理論的依據。因此很多內容在中醫裏面存在,比如練氣功。對於丹田的理解,中醫就是合道教壹樣的。其實丹田的概念,岐伯解釋的是腦,腦也稱為泥丸,並沒有中丹田下丹田壹說,而人胞被岐伯稱之為神室,是原氣儲存的所在,但中醫卻和道教認為是丹田,而且還把原氣稱之為“元氣”。原氣就是原來的氣,為無形之氣,不是元首的氣。
從丹田到原氣,都看得出中醫和內經理論完全不同。原因在於世界觀差別,內經依據的道家學說,講究無形生有形,藏於有形之內,最終化為無形。無形指的就是精與神,其中神為最初的本原,神產生出精後,精神合稱為陰陽。
但是道教認為神有形,人可以修煉成仙化為神。所以說道家學說是學派,並非道教的宗教思想。
受道教影響的中醫,因此也是把死亡稱呼仙逝,足以說明中醫嚴重失真,還在道教鬼神論裏轉悠。
中醫和西醫不同的世界觀,導致妥協後實現中西醫結合西醫根植於上帝信仰,脫胎於有形神論,所以用細胞學病毒說直截了當解釋生病,中醫不能勝過,就提倡二者結合,同為醫學方法。但實際上醫學大專院校,都是以西醫理論為根基的,中醫只剩下草藥了。也就是說中醫正在消失,理論已經不用了。這就是結合的結果。
而民間中醫,就是繼續走道教之路,很多邪術在盛行,加劇了西醫以科學自居,進壹步消滅中醫理論。
《內經》理論是道學為根基,以虛無為立足點,當今時代不懂無形,所以只能以有形理解,於是出現了中醫藥大學把內經納入中醫範圍了。但是又不能完全理解,囫圇吞棗,勉強解釋,希望為中醫續命。但按照內經理解,中醫理論已經是嚴重失真。不真即為生災生病原因,所以內經講的是恢復天真的修真,既不是宗教修行上天堂,也不是立足於實有的中醫思維。
黃帝在內經書中,已經說明他那個時代道德衰微了,因此希望記載真言傳播後世。到當今,道家學說已經基本上被道教代替,更凸顯了道德衰微。至於中醫前途,更是堪憂。若不能恢復真言,堅持中醫的話,則內經也會墮落為被有形所困的泥坑中,中醫大夫自己都多病多災,整日為錢財發愁,哪裏還有心思為人看病?為什麽大夫多變為藥販子?為什麽養生變成了販賣保健品?為什麽養生大師五六十歲就死了?
都是道家學說失傳的緣故,人們的思維局限於有形之物,哪知萬物的本原是無形呀?此為道學,非哲學,若要按照哲學理解,道學就不是道學。華夏文化本來只有道學,講的就是無限的無形,哪裏是有限有形的哲學可以歸類的?
國內學者,居然認為《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足以說明都是外行,不懂醫學的外行在考古研究上的謬論,為中醫失真增加了依據。原文明確記載是黃帝命人雕刻於玉版,卻說偽作托古,真是毀壞華夏文明不遺余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