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1000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壹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國際自然資源保護同盟瀕危鳥類紅皮書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瀕危鳥類名錄,是與大熊貓、華南虎、滇金絲猴齊名的國寶,全球僅存不足1000只。
中華秋沙鴨的棲息繁殖地已呈孤島狀,破碎化嚴重。中國能夠確認的中華秋沙鴨繁殖地主要有兩處;壹處是吉林的長白山,另壹處是小興安嶺帶嶺林區的碧水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
中華秋沙鴨在樹上營巢,把巢建在粗壯的活體闊葉樹的樹洞裏,樹洞距離地面壹般都超過10米。中華秋沙鴨的雛鳥在剛剛孵化出來的壹兩天之內,要從樹洞裏跳出來,然後快速進到水中,所以通常中華秋沙鴨選擇距離水體較近的樹營巢。對於中華秋沙鴨來說,水裏要比陸地安全得多。
繁殖季節成對,偶爾見有壹雄二雌結合,求偶期間亦常出現爭雌現象。4月中旬到達繁殖地後,就開始尋找天然樹洞做巢。雄鳥常有偽巢。巢多築在緊靠河邊的老楊樹的天然樹洞中,洞口距地面13米左右。洞內直徑27厘米,洞口為20厘米×9厘米。巢內墊以木屑,上面覆蓋著絨羽,並混有少量羽毛和青草葉。其在溪流中交配。交配前雄鴨圍繞雌鴨遊動嬉戲,當雌鴨靠近時雄鴨猛撲到雌鴨背上進行交尾。
通常,中華秋沙鴨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動,只在遷徙前才集成大的群體。春季遷徙到長白山後,它們很快就由集群狀態分散開,以家族和雌雄配對的方式活動,家族和家族之間通常會保持壹定的距離。亞成體和沒參與繁殖的個體會選擇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棲息,而已經成功配對的成體則會選擇距離他們的巢位不遠的河段活動,通常岸邊有很多粗壯的老齡闊葉樹。它們很少鳴叫,不像綠頭鴨和斑嘴鴨那樣喧鬧。它們的身體具有更好的流線型結構,因此飛行速度要比其他鴨科動物迅速。
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性機警,稍有驚動就昂首縮頸不動,隨即起飛或急劇遊至隱蔽處。常成3-5只小群活動,有時和鴛鴦混在壹起。覓食多在緩流深水處,潛水前上胸離開水面,再側頭向下鉆入水中,白天活動時間較長,捕到魚後先銜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魚類、石蠶科的蛾及甲蟲等。
中華秋沙鴨是中國蘇州地區的冬客,深秋時自北方南遷到太湖流域的葦塘裏來避寒越冬,它們與各種野鴨匯成數以萬計的大群,漂浮遊蕩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遊魚,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就像是壹個規模宏大而喧囂熱鬧的鴨類集市。它們目光敏銳,警惕性高,稍感異情就迅即遊向湖岸隱身躲藏起來;夜間露宿在葦叢中或岸邊的樹上,把頭轉向後方插入翅膀下,神情悠然而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