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劍
古代中國用於肉搏刺和砍的有鋒利刀刃的冷兵器。分為劍身和劍柄兩部分。劍身細長,兩側有刃,劍尖鋒利。刀柄很短,很好握。劍通常配有鞘。中國最早的劍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劍。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鐵劍和鋼劍。
勾踐劍
中國春秋末期越王勾踐使用的青銅劍。1965、65438+二月湖北省江陵縣楚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劍長55.6厘米,寬5厘米。劍身有黑色花紋,材質為銅和錫。正面有銘文“越王淺時,壹見用劍”(“淺鳩”意為“勾踐”,“壹見”意為“左”)。劍出土時放在黑漆劍鞘中,劍身光亮,無銹跡,劍身薄而鋒利。鑄造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矛
王武茯茶矛
中國古代用於刺戳的冷兵器。它由槍頭和槍柄組成。槍頭多為金屬材質,槍柄多為木、竹、藤材質,也有金屬材質。矛壹般是1.8-2.7米長,有的超過4米。矛頭壹般有40厘米長,有的達到80多厘米。早期的矛頭是石頭或動物骨頭,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和鐵矛頭。
王武茯茶矛
春秋末期中國吳王夫差使用的青銅矛。於1983 11年6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楚墓出土,僅存矛頭遺存,現藏湖北省博物館。矛頭由青銅制成,長29.5厘米,寬5.5厘米。劍身有黑色花紋,銅錫材質,正面刻有“武王夫差自用”字樣。這矛有鋒利的刀刃。其鑄造工藝之精密,為同類武器所罕見。
斧頭(霰)
↑商朝到處都是女人和大銅鈸。
中國古代用於劈砍的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組成。斧子由石頭、銅或鐵制成,斧柄由木頭制成。霰的形狀與斧頭相似,但不同的是霰薄,刀刃寬,呈圓形。作為軍事力量的象征,鈸大多鑄造精良,鈸上雕刻著人或動物的面孔,給人以威懾力。
宓尚郝大通說
傅昊是商紂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女將軍。她曾率軍征服夷、羌、屠等外族,戰功卓著。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傅灝墓出土4件青銅霰。其中壹個大霰長39.5厘米,寬37.5厘米,重9公斤。霰上飾有雙虎頭紋身和“福號”銘文。霰彈不是實戰中的武器,而是壹個女人和壹個好指揮官權威的象征。
戟
在中國古代,矛和攻擊能量合二為壹的冷兵器,用於戰鬥。由戟頭和戟柄組成。戟頭由金屬制成,戟柄由木頭和竹子制成。最長的戟可達3米多。它不僅能刺、戳、挑,還能鉤、啄。是步兵和騎兵使用的利器。早期的戟是青銅戟,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鐵戟。
→戰國時期的三個紀
刀
↑“鄧州戚氏”軍刀
中國古代使用單兵作戰冷兵器進行短距離劈砍。它由刀體和手柄組成。刀刃狹長,刃薄,脊厚。手柄或長或短。種類很多,有大刀,有腰刀,有環首劍,是中國古代軍隊的主要武器。早期是石刀,後來發展到青銅刀、鐵刀、鋼刀。
“鄧州騎士”軍刀
中國明代著名抗日軍人戚繼光使用的軍刀。整體長度89 cm,手柄長度16 cm。刀的上部刻有“萬歷十年,鄧州戚家”字樣,說明此刀是萬歷十年(1582)戚繼光任虞姬鎮總兵時所鑄。
匕首
像劍壹樣短的冷兵器。它由刀體和手柄組成。長20-30厘米,分單刃和雙刃。匕首短小易藏,自古以來就是軍隊使用的冷兵器之壹。
→戰國時期的青銅匕首
戈
↑秦代銘文“中陽”
中國古代用於鉤啄的冷兵器。它由頭部和手柄組成。歌頭多為青銅鑄造。手柄多為竹木材質,長度通常在1米左右,最長的超過3米。葛盛行於商朝至戰國時期。戰國後期,鐵制兵器越來越多,青銅兵器逐漸被淘汰,西漢後期已經滅絕。
弩
漢代木漆弩
中國古代壹種遠程武器,配有控制裝置,待命時可以發射。它由弩、弩臂和弩機組成。弩機由青銅或鐵制成,包括牙、牛、掛刀等。漢代的弩在弩機外面裝有壹個叫郭的青銅外殼,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此外,韓義在“望山”上加了壹個刻度用於瞄準,相當於現代步槍的刻度,提高了命中率。
弓箭
在中國古代,壹種帶有鋒利刀刃的遠程武器是用弓發射的。弓由彈性弓臂和柔性弓弦組成;箭包括箭、軸和羽毛。箭用銅或鐵制成,莖用竹或木制成,羽毛為雕花或鷹毛。是中國古代軍隊使用的重要武器之壹。
參考數據
百度貼吧>羅剎傲月千面>/f?kz=918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