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壹。中國貨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它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留給後人的壹份豐富文化遺產。
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交換方式是以物易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物質財富也相對豐富了,人們物質生活中的需求不斷的擴大,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了,於是需要有個交換的中介物。在三、四千年前的新石期時代晚期,在我國南海有種天然海貝,它壹面有槽齒,名叫齒貝。此貝得之不易,光潔美麗,小巧玲瓏,堅固耐磨,可做裝飾品,便於攜帶,易於計數。由於它本身這些特點,我們的先人就用它打磨穿孔加工,成為壹種中介物。天然貝就這樣逐漸充當商品交換成為等價物的特殊職能。是公認的中國最早貨幣,稱之為“貨貝”。
當時計算貝的單位是“朋”,“朋”的古字本義是指壹串或兩串相連的“貝”,“壹朋”到底為多少只貝呢 壹直未有壹致的說法,從兩只到二十只,各說不壹,壹般多認為兩串五個的貝或兩串十個的貝為“壹朋”。
“貝幣”為歷史貨幣,不僅為中國的古代經濟立了豐功,而且還對中國文化、風俗,具有深刻的影響。從現行的中國漢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與錢幣發生關聯的事物或行為都有貝旁,如:貨、貢、貿、賈、賄、財、貪、貧、費、賠、贖等等,這些都與“貝”字聯系著。這也充分說明我國在創造和使用文字之時,貝已經是貨幣了。
在江浙壹帶的農村,家長將貝佩掛於孩童的身上以期望健康成長,驅邪生財,更有父母幹脆把兒女直呼為“寶貝”。“貝幣”雖小,卻集經濟、歷史、文化等多重含義於壹身,頗受錢幣收藏愛好者們的青睞,進而成為當今收藏的壹大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