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有什麽樣的歷史背景,現代有什麽演化?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有什麽樣的歷史背景,現代有什麽演化?

古人雲:?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國傳統文化之大美,美不盡言,美不勝收,然大美無聲,非虛妄淺薄者可聞。馮驥才先生曾著有《俗世奇人》壹書,書中記錄了晚清光緒年間遊離在顯赫上層和市井民間的怪異人物,描繪了解放以前中國出現的社會風土人情。小編至今還記得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那個?泥人張?的趣事:海張五諷刺泥人張,泥人張捏了海張五的泥像,並打出?賤賣?旗號,海張五花大價錢買走。

要說整個故事中讓人最為醉心的恐怕就是馮先生筆下那栩栩如生的泥人了。馮先生寫到,?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壹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大模大樣坐在那裏。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壹二百個。?泥人張憑借自己高超的手法和智慧,回擊了海張五對自己的諷刺,而奇妙的是?捏泥人?這壹傳統文化在這壹情節串聯中的作用竟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其實,除了捏泥人,中國還有壹項傳統文化享譽海內外,妳知道是什麽嗎?

紙紮,起源於古代民間宗教祀祭活動,以後逐漸成為慶祝節日的壹種裝飾藝術。紙紮原是中國民間祭祀或者喜喪習俗活動時用來焚燒的紙制品,而殉葬俑就是早期紙紮的雛形。奴隸社會時期,紙紮因被人殉所替代而有所減少,後來束草擬人又取代了人殉,直至西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以及絲綢之路的建立,紙紮才作為紅白喜事的祭品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不過,紙紮真正成為壹種流行是到了唐代道學家提出?生命二元論?後才開始的。而後在宋代宋明理學的推動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甚至發展為壹種專門的喪葬行業,人們把以經營喪俗紙紮為營生的店鋪稱為?紙馬店?,而制作紙紮的人就是?紮彩匠?。

人們以竹、木、線,內裏作骨,外糊紙料,再給它塗抹上鮮艷的色彩,這樣壹個紙紮就做成了。紙紮在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稱謂,如紮作、糊紙、紮紙、紮紙庫、紮罩子、彩糊等。後來,隨著社會歷史進程的推進,紙紮就漸漸從喪俗蛻變成了壹種獨特的藝術,人們還將不同的紙紮分成了四類:壹是神像,如入葬時焚於陵墓前的大件紮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戲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築,如靈房、門樓、牌坊、車轎等;四是明器、包括飲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獸類。各種紙紮作品憑借其取材巧妙,工藝精湛的優勢,流傳至今。

在紙紮眾多用途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1909年慈禧葬禮出殯期間,葬禮中的紙紮人隨葬品做得如真人般大小,仿照的大多是當時朝中的文武官員,那場面雖不如秦始皇陵兵馬俑那般壯觀,卻也是百年難得壹遇的。據說,單就葬禮上的壹個法國巨輪就花費了清政府整整幾十萬兩的雪花白銀,果真是有錢任性。

近幾年來,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興趣濃厚,當然紙紮也不例外。2016年,在新興糊紙店的張徐沛和他的子女們的努力下,紙紮終於得以在法國四大博物館之壹的凱布朗利博物館展覽。這壹次中國紙紮作品的入圍意義重大,昭示了國際世界對於這種傳統文化藝術的高度肯定和贊揚。主辦方還根據紙紮的用途,將此次展覽命名為?極樂天堂?藝術展。這次的紙紮展覽當天就吸引了600萬外國人前來觀看,參觀者連連稱贊:中國人太浪漫。三年後,紙紮再次登入法國國家級博物館,被全世界的人們收藏。

中國的葬禮紙紮與其說是壹種祭祀形式,不如說是壹種抒情方式。它們寄予了我們對死去親人的哀思和祝福,是我們坦然面對死亡的壹種積極態度。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寓意深刻,浪漫的中國人正在用焚燒紙紮的方式,向安度極樂世界的親人們寄去?書信?,表達對他們的不舍和思念。

  • 上一篇:2016金石灘第二屆旅遊惠民季金石灘旅遊集團
  • 下一篇:為什麽瓷器那麽容易出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