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中秋節手抄報來嘍

中秋節手抄報來嘍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壹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壹樣。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在我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代我國壹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在廿四節氣的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祭月作為民間節日重要的祭禮之壹,逐漸演化為賞月、頌月等活動。?

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壹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壹天不壹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誌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的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來歷,傳說很多,較流行的觀點是出現在唐朝。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唐朝建立後,突厥壹方面支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壹方面,又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淵委任當時著名將領李靖為北征總指揮(行軍總管),反擊突厥,最終得勝。

李靖凱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當晚有吐魯番人向李淵獻餅祝捷。李淵其時正與群臣分享李靖勝利的喜訊,看到圓圓的祝捷餅十分高興,笑對當空,脫口而出——“應將胡餅邀蟾蜍”。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應該邀請月亮之神下凡來,與大家壹起分享這可口的胡餅。李淵遂將胡餅分給群臣,君臣壹道品嘗,賞月。據說,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習俗由此而來,並由宮中傳到民間。

  • 上一篇:中國最好的珍珠產地
  • 下一篇:為什麽現在的收音機還不如十塊錢的袖珍收音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