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古代的影視劇中會發現,他們穿的衣服上似乎沒有口袋,東西都是藏在懷裏或者袖子裏,也有的是藏在腰帶中。把東西裝在懷中和腰帶中還好理解,可是為什麽要放在袖子裏呢?袖子那麽寬大,又是怎麽保證東西不會掉出來的呢?
古人的衣服確實不像今人衣服,有許多口袋,單是牛仔褲可能都有屁股前後四個口袋,中山裝也是。盡管扣子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出現,但口袋卻是在近代鴉片戰爭之後,才隨著西裝的傳入而出現。
沒有口袋的衣服上,古人怎麽放東西?
稍微靠譜壹點的唐代影視劇,比如《貞觀之治》,仔細看妳會發現,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尋常百姓,他們的腰帶都很特殊,上面都掛著壹串串的東西。
其實,這種腰帶叫蹀躞帶,屬於外來物,蹀躞兒子也是外來詞語,具體是哪個國家就不清楚了。這種腰帶是在壹條皮帶上挖出多個小孔,小孔中吊裝壹個金屬環,可以用來掛系荷包、玉佩、香囊、打火石等小物品。
為了攜帶更多物品,古人也知道串聯。他們會在壹些小孔上穿入壹條細長皮帶,皮帶上再制出壹串小孔或帶扣,這樣,就可以攜帶更多小物品了。
其實這種腰帶至今可見,留意下就會發現,警用腰帶就是這樣,上面可以掛著對講機、警棍等物品。
除了腰帶,還有袖子。
影視劇中出現的寬口大袖,古代自然有,但並非每個朝代都是這樣。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曾學習胡人的服飾和騎射,打敗了他們。胡人的服飾就是短小緊身,便於行動。這種短小合身的服飾,直到漢代還壹直很流行。
戰國時期,大體北方的衣袖窄長,上身緊貼身體,可能受到了胡人服飾的影響,而南方的衣袖肥大下垂,在袖口處突然收窄,袖子底部形成壹個袋子,有點像牛的脖子壹樣,稱之為“垂胡袖”。古人把它做衣袋用,放些手巾、香袋、零錢。
明太祖朱元璋還以袖子的寬窄來表現當時人的地位,只有貴人才能穿有寬大袖子的衣裳,平民百姓沒資格。
寬袍大袖又該如何在袖子中放東西呢?
這難不倒聰明的古人。原來,古人會在袖子裏縫個口袋,口袋開口的方向與袖子的方向相反,並且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狀,也就是底部寬,上部窄。這樣,放了東西進去後,即便雙手放下或者作揖,裏面的東西也不會掉。
明代於謙有壹首詩,其中兩句是“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成語“兩袖清風”就是出自於此,其意思就是袖子中不放百姓任何東西,要保持清廉的作風。這就說明古人確實是用袖子放東西的。
其實,除了袖子、腰帶外,腰帶與交領結合處的三角形口袋、衣服上臂的位置也會縫制壹個口袋,這些都可以用來放置東西。我們看壹些小說中,經常會提到“貼身收藏”,那就是放在腰帶與交領結合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