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奔馳公司在壹定程度上恢復了戰爭中耗費的元氣,公司開始復蘇,並在漢諾威技術出**易會上推出了戰後第壹款新車170s。接著沒有過多長時間,奔馳公司又壹鼓作氣推出了延續車型170d。值得肯定的是,170D是壹款成功的車型,自它1949年春季問世以來,其狂熱愛好者的數量壹直在不斷增長。
170D車型
1951年,奔馳公司在第壹屆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展上推出了擁有全新引擎(6缸,頂置凸輪軸)的220車型。同時還推出了當時德國最大、時速最高的量產車300。這種車很快便成為了政客和富商們的最愛。這且,這兩款車也為奔馳日後旗下最豪華車系S級,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20系列車型
同年6月15日,奔馳公司董事會作出壹項重大決定:奔馳將重返賽車領域。在這項決定的影響下,富有傳奇色彩的SL級雙門跑車系列中的第壹款車型——300SL——作為賽車誕生了。
奔馳公司的戰後騰飛
1953年8月,奔馳公司第壹款三廂轎車180(公司內部稱為w-120)正式發布。 作為170型的換代繼任者,180定位於中型尺寸豪華轎車(現今E級車的定位)。與170型相比,它在更加趨向於當時戰後的設計風格的前提下,還采用了當時創新的浮筒狀外形設計,所以大眾根據其流暢的外形,稱之為“Pontoon”(譯為平底船,浮橋,浮筒,浮碼頭),而在德語中它被拼寫為“Ponton”。
1954年,奔馳公司相繼推出了N多款新車型,3月份,奔馳公司推出了全新220系列,219和220S系列車型,其中裝配6缸發動機的220a出自W 187(內部編號)底盤系列。
從那以後直到1959年的8月份,在這5年半的生產期間內,梅賽德斯-奔馳***生產了111035輛采用浮筒型車身的6缸轎車。就嚴格的設計觀點而言,浮筒型車身也是後繼車型以及此後所生產其他梅賽德斯-奔馳轎車的特點。然而,在如今的汽車術語中,“浮筒型梅賽德斯”是專指最初壹代的車型。
1954年2月,SL系列的兩款概念車:300sl coupe和190sl同時亮相於紐約國際賽車展(迄今為止也是美國最重要的汽車展之壹)。正如奔馳公司在此之前的意料,300SL及其小兄弟190SL自推出後就受到汽車愛好者的狂熱推崇,而工程師們亦在爭分奪秒地將概念車轉為量產車型。
190SL車型,在現代審美的眼光看,這個車型的外形設計依然堪稱優美至極
值得壹提的是,奔馳公司在這款帶有傳奇色彩的跑車300SL上率先使用了汽油噴射裝置。從而成為了淘汰傳統化油器的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