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直想從於家溝徒步到安國寺,前幾天終於成行了。回來後壹直靜不下心來。我想記起壹些事,卻不知從何說起。是啊,這裏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歷史和奇妙的自然,還有多少是不為人知和未被探索的呢?自古酒香不怕巷子深,只是此地隱於深山,不為人知。我們常常乘船旅行,追逐著遠方的風景,卻不知道腳下有這麽壹個陌生的地方,壹直沒有揭開面紗,不為外界所知。從於家溝的“貝隆”往北,經過馬家山、張嘉良,到離石、柳林交界處,再往東,沿著田埂邊上的田間小路,雖然偶爾有雪,也很好走。山的北側屬於離石區,地勢相對平緩,梯田較多,南側是柳林梁家山林場。這個路程比較長。繞過壹個小山溝後,壹座明顯陡峭的山峰映入眼簾。這不就是那個壹直想靠近我的人嗎?為了不讓其他沒登頂的人等,他們恨不得找個落腳點,仔細看看,就跑著往上爬。坡不是很陡,但是長滿了荊棘。費了好大勁才爬上來,終於實現了願望。梁家山主峰海拔1.475米。在山峰的北側,有壹整塊長約三四十米、寬三四米的巨石平臺。峰頂以南是壹條細長的山脊線,四周是碎石,看起來有點像破敗的古長城。令我驚訝的是,在這裏發現了壹具看起來像綿羊的遺骸。頭骨已經風化成薄薄的面具,應該是很久以前被狼叼走的。主峰東側雖然陡峭,但因為全是石頭,所以很容易踩上去,下來也相對容易。轉了幾個山頭,前面沒有現成的路,只能穿過壹片荊棘林。好在有村民的指導,也算順利。還沒完全出,就聽到前輩們的催促聲和尖叫聲,循著聲音,迅速跳了出來。突然,我的眼前出現了另壹個場景。原來我在十幾裏外才看到的駝峰嶺已經到了。駝峰嶺是壹座天然的巖石山,駝峰和駱駝頭的形象栩栩如生,遠遠望去像壹只昂首休息的駱駝。因為它全身都是白色的石灰石,在夕陽的照耀下,更是熠熠生輝,光彩照人。在這裏短暫停留後,從村民口中得知,前方山腳有壹座古廟,周邊幾個村子每年都會派人來祈雨。但是,如果要走,不僅路難走,以後還得原路返回。簡單討論後,我們決定下去看看。又是壹片荊棘林,小心穿越後得到的又是壹份驚喜。這是我見過的最茂盛的森林。整座山鋪著壹張巨大的綠色地毯,近在咫尺,觸手可及。尤其是在荒涼的冬天,它的綠色更是耀眼。真不知道它是怎麽在這種缺水又被太多石頭包圍的地方長大的。龍王殿,村民們提到的古寺,在樹林下的谷底深處。這裏的路異常艱難,坡陡草滑,壹不小心就會滾下來。受地形限制,比我以前去過的金殿局促多了。寺內有五六座石窯,沿山形壹字排開,裏面還有幾座古碑。粗略看了壹下,龍王殿大概是元初修建的,當然上面也有很多氏族的印記。我無法想象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看著周圍綠色的森林,不知道這廟是靠森林建的,還是種在廟的周圍。由於離安國寺還很遠,時間也不早了,我不敢在這裏再呆了,就沿著原路折返。從溝底爬到山頂,重新進入荊棘林,回到駝峰嶺景區,是最難的壹段。接下來的路,連跟隨的村民都沒走過,只能摸索著前進。太陽就要落山了,雖然景色很美妙,但大家都加快了腳步,心想白天找路不容易,天黑後就更難了。我因為年輕走在了線的盡頭,時不時還能拍些好看的照片。駝峰嶺、貨堆山、九潭石、王宓峰...壹群活生生的晉商駝隊立刻出現在我們面前。滿載貨物,從晉中平原過薛公嶺,下到武城,過離石、柳林,然後壹路向西,過木村、雪村,從三交、杜軍、磧口過黃河,向西北進發。敏敏的汾酒插在腰間,想著遠方阿姨期盼的眼神,頭也不回地繼續在風塵仆仆中行進...慢慢地趕路,終於在天快黑的時候到達了安國寺的後面。看到安國寺,懸著的心也可以落地了。安國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初,於成龍在此寒窗苦讀六年,後人捐資修建。寺內現存建築大多與家有關。據說寺廟的院門鑰匙以前是由甲溝人保管的,也有人開玩笑說安國寺就是家族寺廟,可見家和安國寺的淵源很深。從於家溝壹路走到安國寺,既興奮又惋惜。發現這麽多美好的風景,我很興奮,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知道這裏的壹切。此時,我的內心極其矛盾。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進入這裏,從而在壹定程度上增加村民的收入,我擔心太多的人湧入和無序的發展會打破這裏的寧靜,失去野趣。但最終還是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關註,從而更好的保護和利用這份祖傳的遺產和自然的饋贈。這也符合轉型和綠色發展的理念,使其最終成為柳林市和呂梁市的天然後花園。於家溝-亮甲山-金燦寺-龍王堂-安庫庫吉,我壹定會回來的...
上一篇:書法家顧鳳岐的影響下一篇:人們為什麽要收藏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