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其他彩色瓷器

其他彩色瓷器

明代彩瓷的發展是多回路的,很多品種同時或同代出現,工藝也很相似。但是每壹種瓷器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彩瓷藝術在上壹篇文章中已有論述,下面將介紹同時期其他品種的彩瓷藝術。青花多色的稱謂要從其繪畫工藝的方法來判斷。“多色”是指紅、黃、綠、紫、藍、白五種主色。如果把這五種顏色分別塗在瓷坯和瓷胎上,就是上壹章所說的釉上多色。青花多色是釉下青花和釉下彩的結合,工藝類似鬥彩。那麽什麽是“青花五彩”,什麽是“鬥彩”呢?區別主要在藍色和白色的使用上。鬥彩是用青花料勾勒出圖案的輪廓,燒制後在輪廓中填充釉色。藍白在桶色中的位置很重要。青花多色不需要青花勾線,青花只是作為壹種顏料來裝飾花紋,如果有勾線的話,也是非常少見的。多色只是用藍白材質作為顏色,藍白起輔助作用。所以青花的量是判斷兩種不同工藝的標準。

中國陶瓷工藝涉及面廣,技法各異。明代彩瓷品種繁多。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文獻只稱之為“五彩”,直到乾隆年間的《南藥筆記》才提出“五彩”、“鬥彩”、“填彩”等新理論。所以在鑒賞時,要註意以哪種工藝為主要對象的特點,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青花五彩瓷是由宣德窯首創的壹種將釉下彩青花和釉下彩瓷器相結合的獨特瓷器。明代文獻記載:“本朝窯用白底青花室裝五色為近代之冠,如玄品最貴。”五彩青花瓷的特點是瓷胎有青花,有壹定量的青花,有豐富的釉色來裝飾花紋。這種有玉質感的瓷器非常漂亮。景德鎮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明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荷塘紋盤,充分展現了青花多色的工藝特點。花紋采用青花彩平繪、青花勾填幾種技法,是典型的早期青花五彩器。

青花五彩器始燒於明代宣德,壹直延續到清代。200多年後,許多精美的傑作被燒毀。明代嘉靖、萬歷是青花五彩發展最繁榮的時期,開創了彩瓷生產的新局面。嘉靖青花多色多產於官窯。由於青花顏料改為再生料或石青,色調為藍紫色,非常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同時,明礬紅色料的大量生產和使用也使色彩更加鮮艷。棗皮明礬紅和青花青花料非常和諧,風格新穎。這種色調壹直延續到嘉靖、隆慶和萬歷三代。

萬歷青花多色的生產數量大,質量高,在明代達到壹個新的高峰,有其明顯的特點。壹、器物造型大,追求高挑、造型巧妙的特點。第二,裝修華麗。瓷畫中使用的青花,除了用於局部的色彩點綴外,還與紅、綠兩色壹起作為主色調。同時,鏤空工藝與繪畫相結合。裝飾內容廣泛,常用的裝飾紋樣有幾十種,其中龍鳳紋最為常見,還有盤國紋和花鳥紋紋。

明天啟的青花多色也有自己的特色。造型和裝飾上有兩種,壹種是傳統的漢風,壹種是日風。這種日式青花五彩瓷是在什麽背景下產生的,目前尚無定論。通常有兩種說法:壹種是中國工匠根據日本訂貨要求制作,另壹種是日本陶瓷藝術家在中國留學期間制作。清朝康熙年間,青花五彩繽紛,顯著的成就是青花的運用。由於康熙中後期青花成就顯著,也對青花多色產生了影響。

康熙青花五彩斑斕,早期作品胎體厚重,瓷器堅硬;中後期胎體變得輕薄,紋飾繪制精細,色彩鮮艷艷麗;使用的綠色材料綠色明亮,在繪畫過程中使用了“分水”的手法,使畫面效果更加明亮。康熙朝雖然迅速發展了釉上彩,發明了釉上彩藍,影響很大,但並不影響青花多色的繼續發展。清代青花五彩保持了其獨有的特點,壹直燒到清末。嘉靖、萬歷年間,有大量各種顏色的彩瓷,景德鎮禦窯廠制瓷檔案中記載:“青地黃氏夫婦戴碗如珍花* * *五千八百...紫金六千,黃土地壹千四百六十,藍土地壹萬三千五百二十。”意思是當時產量很大。這些品種有黃紅、紅綠、黃紫、黃藍、柿綠、黃綠,有的還需要三次燒制。瓷器俗稱“黃紅”,是將瓷坯高溫燒制,然後澆上黃釉,再在900℃左右燒制黃釉瓷器,然後在黃釉上塗上明礬紅顏色的地面,露出花紋。經過低溫燒烤,成為紅底黃的器皿。因為紅色是蓋在黃釉上的,所以看起來像赤地黃色。由於多層施釉,這種瓷器色彩沈穩厚重,是壹件工藝精湛的產品。嘉靖、萬歷的彩瓷品種繁多,造型各異,有盤碗、瓶、盒、罐、像、爐等。圖案多為龍紋、鳳紋、纏枝紋、人物、娃娃戲、郭蕊等。這些彩瓷從造型、裝飾、色彩、工藝等方面為明代陶瓷增添了壹道特殊的風景線,創造了色彩對比強烈、沈穩大氣、華麗而不俗、典雅而不匱乏的陶瓷美學典範。

  • 上一篇:乙炔瓶使用環境溫度不應超過多少度
  • 下一篇:什麽是黑瓷黑瓷茶具推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