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包裹眼球的三層膜,膜裏還有兩個透明的物體,前面壹個叫晶體,後面壹個叫玻璃體。玻璃體後面是視網膜。視網膜上有視神經,感光細胞有兩種,壹種叫視錐細胞,用來感受光的亮度;另壹種叫桿狀細胞,識別準確,辨色能力強。當光線照射到視網膜上時,這些感光細胞發生化學變化,形成神經沖動,傳遞到神經細胞,再通過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視桿細胞的正常功能與維生素A密切相關,如果缺乏維生素A,妳就會患上“夜盲癥”,即在黃昏、多雲或略暗的時候看不清東西。所以,孩子要經常補充壹些含維生素A較多的食物,如魚肝油、胡蘿蔔、豬肝、玉米等。晶狀體是壹種彈性透明物體,就像凸透鏡壹樣,負責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在虹膜和睫狀體的幫助下,可以隨時變薄和變厚,以滿足看清遠處物體或近處物體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調節。在兒童時期,晶狀體彈性好,調節能力強,調節範圍廣,所以兒童把物體放在距眼球5~6米的地方,仍然能看得很清楚。
眼軸的長度(眼球前後的距離)也決定了眼睛的近視和遠視。新生兒的眼軸長度較短(15~18 mm)。光線進入眼睛後落在視網膜後面,就是遠視。大多數學齡前兒童由於眼軸短而表現出生理性遠視。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球慢慢拉長,軸長的長度也在增加。12~14歲以後,軸長23.5~24 mm,以後不會增加。此時光線進入眼睛,剛好落在視網膜上,形成正常視覺。如果眼軸長度再增加,光線進入眼睛後會落在視網膜前面,形成近視。
眼球除了上述結構和生理功能外,還有壹些輔助裝置,包括眼瞼(上下眼瞼)、結膜、淚器(淚腺和淚液)、眼肌等。,對保護和調節眼睛有重要作用。
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掌握科學的用眼方法,保護眼睛的健康發育,保持良好的視功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壹件大事。
科學用眼,減少近視的發生。近視在學生中較為常見。壹種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屬於先天性的,尤其是高度近視的那種,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另壹種是不註意用眼衛生造成的,如光線不好、看書寫字姿勢不正確、距離太近、看書時間太長、書本字體太小或模糊、職業傷害等。這個近視是可以避免的。學生讀書或寫字時要有正確的姿勢,桌椅的高度要合適,使眼睛與書本的距離在33厘米左右。光線要充足,不要太強也不要太弱,要從左前方來,避免手的影子遮擋視線,最好用帶燈罩的燈。時間不宜過長,每隔40~50分鐘休息幾分鐘。最好閉上眼睛或看遠處或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睛過度疲勞。字不要寫得太小。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用眼習慣,如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躺在床上看書、邊吃飯邊看書、走路騎車、強光、暗光、月光下看書等。合理安排課堂學習和作業,減輕眼睛負擔。定期檢查視力。如果發現視力下降,要找出原因,給予可能的治療。以上方法都可以降低近視的發生率。
少數孩子有斜視(內斜視和外斜視)。發現斜視後,應盡早檢查治療。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形成弱視。家長和老師壹定要註意觀察,不能忽視。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除了眼部衛生,還要保持眼睛的清潔衛生。洗臉用的面盆毛巾要有人專門設計,不能用手揉眼睛。有些眼病,如沙眼、紅眼病等,很容易感染,尤其是生活在群體中的孩子,如幼兒園、學校等。特別註意眼部清潔衛生,預防眼部傳染病的發生。如果發生,應該立即隔離。
防止眼外傷的發生。兒童青少年缺乏生活知識和經驗,容易造成眼部損傷。家長、護士、學校老師平時要做好安全教育,防止刀、剪、針、毛衣針、竹簽、鞭炮、筷子、彈弓等對眼睛的傷害。壹旦發生,應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