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所謂錯別字“兒”不僅出現在第三套人民幣紙幣上,新中國發行的第壹套人民幣上也有,如20元面值中的“運動場”,20元面值中的“火車啟航”,200元面值中的“頤和園”等。這些紙幣正面的“兒”字和“北”字都在大橫面上。
在第壹套人民幣中,也有壹些我們認為正確的文字,比如20元的“工交”,200元的“鋼鐵廠”,200元的“長城”。這兩個詞在第壹套人民幣券中隨機出現,但沒有發現壹定的規律。
在後來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面值為“二”的券種有三種,分別是兩角、兩角和兩元。這三種券的面值上,“二”字就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錯別字,就是把“北”字上面的兩條小橫線移到了大橫線的上面。
這種所謂的“二”字的錯誤寫法,壹直在第三套人民幣上繼續使用,上面提到的兩元兩角券都是這樣寫的。直到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二”字的寫法才回歸到我們以為的兩角兩元券上的正確寫法。
什麽樣的內幕真相會讓這個詞在中國的法定貨幣中以兩種方式出現?帶著這種好奇,筆者查閱了各種錢幣收藏資料和印鈔廠內部翻印的資料。經過與印鈔廠的朋友和幣圈的人多次交流,真相應該是這樣的:
1947年7月,隨著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共中央在河北邯鄲召開了華北財經工作會議。會議決定成立華北地區金融辦公室,任命董為辦公室主任。同時,它指示南著手建立統壹的國家銀行,並計劃發行統壹的貨幣。
1947 65438+2月,中國中央批準成立全國統壹銀行,銀行名稱為“中國人民銀行”,這就是中國人民銀行的由來。
銀行成立後,時任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主任的南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劃盡快推出新中國第壹套人民幣。不到半年的時間,第壹套人民幣的面值、設計、選紙基本都選好了,唯壹的問題就是鈔票上的漢字誰來寫。
為此,找到了他的老上級,董同誌。當初,董拒絕,建議找朱德、林、謝覺哉等同誌題詞。不過,由於董當時是華北財經辦公室主任,主管設立銀行和發行貨幣,董的書法也很有名。在的壹再要求下,董在人民幣上親筆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名稱。
為此,找到了他的老上級,董同誌。當初,董拒絕,建議找朱德、林、謝覺哉等同誌題詞。不過,由於董當時是華北財經辦公室主任,主管設立銀行和發行貨幣,董的書法也很有名。在的壹再要求下,董在人民幣上親筆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