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存的古代青銅禮器中,司母戊鼎是至高無上的。鼎呈長方形,高133 cm,口長110 cm,寬78 cm,足高46 cm,壁厚6 cm,重832.84 kg。形狀像垂直的耳朵;腹部深;平底,下有四足,足柱中空。鼎外壁飾有獸面圖案;四角高棱,耳外側飾雙胡食人。鼎內壁刻有“司母戊”字樣。大定因此得名。是商紂王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重型武器。司母戊鼎發現於3月,1939河南安陽武官村北,距離武官村墓不足百米。發現者是當地農民吳喜增。
當時,安陽在日軍的控制之下。為了防止意外,挖掘總是在非常秘密的情況下進行。即便如此,消息還是泄露了。不久,安陽機場的日軍警備隊長黑田亮二前來“拜訪”;接著,北平古董商小也來暗訪,開價二十萬銀元買鼎,但要求鄉親們分成幾塊,以便分批裝箱運走。面對二十萬銀元的誘惑,村民們動了心,真的開始肢解方鼎。然而,他們花了很大力氣才鋸掉壹個三腳架的耳朵。至此,村民們覺得毀了方鼎實在可惜,又怕小食言,殘缺不全的大鍋很難賣出去,於是村民們停止了肢解,又把方鼎埋了。消息傳到日偽軍警的耳朵裏,他們立即趕來搜尋,挖地三尺才找到寶鼎。村民們害怕大鍋會被日軍搶走,就用巧妙的手法把大鍋埋在了日軍搜索時挖的坑底。日本人來搜就不會再挖老坑了。大鍋就這樣保存了下來。
抗戰勝利後,司母戊鼎於1946年6月再次被挖出,存放於安陽縣政府。同年,10月恰逢蔣介石60大壽。當地駐軍用專車將大定運送到南京,希望將蔣介石作為生日禮物贈送。但不知何故,蔣介石沒有接受。只得到指示將主火炬交給中央博物館籌備辦公室保存。1948年夏,大定首次在南京中央博物館展出,蔣介石親自參觀,並在大定前留影。1949年國民黨逃往臺灣省時,有意將大定運往臺灣省。最終由於解放軍行動迅速,鼎太重,沒運到南京就解放了。保定最終還是留在了人民手中。
1959年,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落成,司母戊鼎調任北京參加展覽。此後,他壹直呆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在它是博物館的寶貝,它的剪影圖案也成為了博物館的會徽。
/asp/news/read.asp?id=252
冀盤郭之州
同治三年初夏,劉銘傳攻克常州。入城後,太平天國護國公陳坤書被活捉並殺害,安置在王宓。壹天深夜,明川沒睡,聽到窗外有叮叮當當的聲音,像是有劍打在她身上,於是掏出手槍出去看。當我下到院子裏時,除了秦冰沒有人,他拿著槍站著不動,叮當聲不絕於耳,所以我並不感到困惑。循著聲音,我發現叮鈴鈴的聲音是從馬槽裏傳出來的。走近壹看,是馬在吃草,籠頭箍和馬槽邊緣碰撞發出聲音。明傳小心翼翼,知道鐵環與石槽的碰撞不可能發出如此清脆的聲音,於是仔細觀察馬槽:其色黝黑汙穢,其聲“清幽”,如銅鈴鳴響;銘傳非常驚奇,告訴秦冰把馬槽擦幹凈,明天帶著它去見衛兵。
這個“馬槽”鑄造於公元前815年,學名白盤,如今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明傳那天,我只是多多少少知道了這個寶貝的來歷,但還是不太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第二年看了學者吳雲的壹篇論文,才知道這塊銅板是道光年間在陜西寶雞出土的,被常州人許買下,運回常州。太平軍占領常州後,銅板被陳坤書占領,被稱為鎮宅之寶。淮軍收復常州,進入王宓,但富婆們掠奪壹空,留下這件重達幾百斤的青銅器無人問津,於是被做成馬槽。銅板的來歷搞清楚後,明川欣喜若狂,趕緊運回安徽老家妥善收藏。七年後,撚軍被淮軍消滅,明川公隱退,隱居安徽潛山,在山中建“盤亭”,供奉銅盤。
所以,將軍只打算帶著這個盤子在山川生活。他隱居期間,壹場風波,銅板幾乎岌岌可危。文物愛好者翁同龢聽說大俠劉銘傳僥幸得到這樣的寶物,牙根癢癢,便要求出巨資購買。只是,天下淮軍將領中並不缺錢,更何況是號稱第壹名將的劉銘傳?因此,翁的提議被駁回。不甘心的同和又出了壹招,說要嫁給柳家,準備以後玩陰的。名醫當然會帶頭,這個建議又被否決了。到時候路都堵了,同和幹脆扔了個水花。他跑到西太後那裏,說這個盤子是國寶,不應該由劉氏家族保管。它必須被運到首都的國庫。妳不讓我玩,我也不讓妳玩,這是足夠的傷害;明川忍不住慌了,趕緊找到李鴻章,請他調解。當時的洪章有些卑微,壹有詔書呈上,朝廷就會拿出來,說明傳立功,這個盤子就作為軍功章獎勵給他。
後來有史學家分析光緒年間兩派不和的原因,說這道菜也要負壹定責任。菜被冤枉了,這個人,嗨!
。/new/Tianya digest/Tianya article content . ASP?idWriter = 0 & ampKey = 0 & amp書籍和雜誌。idArticle = 239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