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保溫指南
1.潤燥秋燥
從暑熱開始,燥邪開始盛行,容易出現咳嗽、皮膚幹燥、口鼻幹燥、咽喉發癢、大便幹燥等癥狀。因此,養生重在“潤”字,同時兼顧脾胃。建議飲食中合理搭配食材,以清淡為主,減少麻辣燒烤的刺激性。蓮子、百合、銀耳、雪梨、蓮藕、花生、柿子、蜂蜜、鴨媽媽等。在成分的選擇上可以考慮,藥材可以包括石斛、麥冬、生地、玉竹、沙參、川貝等。
2.預防感冒
夏天過後,天氣逐漸轉涼,尤其是晝夜溫差大。適合白天穿的單衣,早晚容易著涼,夏天過後要註意及時添加衣物,穿上外套,以利於身體適應環境溫度。另外,要避免吃冷食,少吹空調扇。低溫會增加患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還會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等“筋骨病”。
3.適當加衣服。
雖然冷了,但也不用急著加衣服,需要背,尤其是身強力壯的人,還能穿壹會兒薄衣服。“春捂秋凍”是指秋季體溫不宜過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當熱量消失時,寒冷就會進來。但對於體弱多病的人,要根據氣候變化添加衣服。
此外,晚上出門要加衣服,保護陽氣。
4.預防秋乏
整個夏季炎熱的氣候使人消耗更多的能量,在夏季,人體開始休息。午時,陽盛,陰弱,《黃帝內經》:“陽竭則臥,陰竭則眠”。
中午午睡不僅可以保持精力充沛,也是適應自然界陰陽變化規律的重要方式。
5.每天多睡壹個小時。
隨著“立夏”節氣的到來,夏季暑氣消散,氣候變涼,人體各系統由活躍狀態轉為生理休息期,人會感到疲倦乏力。這其實是人體為了彌補夏季超常消耗的壹種保護性反應,是達到體內陰陽平衡的壹種生理現象。但是秋天的缺失太明顯,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中醫認為,秋天,自然界的陽氣趨於收斂,人體的陰陽盛衰也發生變化。此時宜調整起居作息,適當增加睡眠,可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秋季的過度缺乏。之後要早睡早起,晚上睡覺不晚於23點。
6.抗抑郁
秋葉飄落,秋風蕭瑟,往往會讓人產生“悲秋”的感覺,容易誘發情緒疾病,比如抑郁癥。人有七情,七情太多也影響健康。中醫七情說:“悲則氣消。”所以這個時候也要註意情緒調節,做到靜下心來,冷靜下來。選擇適當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爬山等。恰逢疫情。戶外運動請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