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處於虧損狀態。所以2002年之前基本沒有分紅。2002年改革後,實行法人責任制,之後開始盈利。股權基本無風險,壹般用於央行兌付票據,以滿足資本充足率協會下達的任務。就像基金壹樣,以前利潤是以分紅的形式分配的,現在有了定存利率,因為這個利率不是央行直接控制的。利息壹般比定期存款高,可以認為和定期存款壹樣。支取方式和定期存款壹樣,只是存單換成了股權證,只要單位印章和手續完善,受法律保護。股份有兩種:資格股和投資股。投資股份不能退還。只能通過轉讓的方式轉讓給他人。如果沒人要,就不能轉讓。符合條件的股份是可以退的,但我知道的是三年後才能退,類似於三年任期。但是每個信用社的利潤是不壹樣的。所以股利分配是不同的。
建國後農民買了很多股票,真正買股票的人沒幾個還活著的!人民公社成立前是初級社會,是高級社會,在社會上有股份。股份以車、馬、牛、農具的資本計算,現金和債務用於彌補不足。解體的時候分發給車,馬,農具,不小心還回來了。後來加入的,搬進來的,便宜了。供銷社的農民也入股了。1986計算股票分紅,分紅沒有利息高。1990供銷社解體,股份轉到鄉鎮,新建“管理站”。後來管理站借了壹個休眠賬號,管理站就消失了。1997修憲,民眾在修憲前分不清官方。三十年過去了。誰知道時限過了沒有?信用社成立的時候,農民入股,後來現金返還(吉林地區)。有的地區成立之初就有股份,分紅遠低於利息。農村農民參加農村信用社和供銷社,應該是從解放初期到大躍進前的50年代初。
我今年七十出頭,沒有經歷過這種股份制。當時動員的有勞動收入的成年人才入股,也就是已經親自入股的人,能活到現在的最小的也要90歲以上。當時參加信用社和供銷社的,每股壹* * *三元五元十元。如果家裏有幾個工人,他們會分攤幾個?別的地方我不知道。60年代初(文革開始前),我區已將股權持有人的股份全部購回,並已全部結清。此後,信用社和供銷社的股份退出了歷史之舞的名義。那時候我還是個孩子,但是懂事,有記性。我清楚地記得,我跟著父母去了退股的發行現場,看了別人收到的股份和分紅,還了股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