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以鬥彩為代表簡述明代瓷器的特點?

以鬥彩為代表簡述明代瓷器的特點?

明清時期器可分為兩大類,壹類是色釉瓷,壹類是彩繪瓷。彩繪瓷簡稱彩瓷,主要有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紅、五彩、鬥彩、琺瑯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裏紅、青花釉裏紅屬於釉下彩,粉彩、琺瑯彩屬於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純釉上五彩,也有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青花五彩。由於鬥彩亦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因此,如何給鬥彩下壹個確切的定義,使之與青花五彩區別開來,是研究鬥彩瓷器的關鍵。 壹、鬥彩的定義及其與青花五彩的區別 鬥彩瓷器創燒於明代,已為世人所公認,但鬥彩之名卻不見諸明代文獻。遍查明代談瓷之書,都把鬥彩稱作“五彩”或“青花間裝五色”。最早見於約成書於雍正、乾隆年間無名氏撰《南窯筆記》壹書,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者,青料雙鉤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畫填出者是也。”晚清、民國時的談瓷之書對鬥彩的解釋常常是以音相呼,望文生義,莫衷壹是。除鬥彩之名外,又出現了“豆彩”,“逗彩”等名稱。豆彩始於康熙,盛於雍正,而式微於乾隆,嘉、道以後,殆未之見也……遂有曰豆彩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點姘逗而成者也。亦名之曰鬥彩,言其雜彩鱗比,若鬥者之爭競激烈也。” 考晚清、民國以來的壹些談瓷之書之所以將鬥彩說成“豆彩”、“逗彩”,進而望文生義,妄加解釋,其原因可能是由於明、清官窯鬥彩瓷器大多深藏於皇宮中,外人難得壹見。今天,大量的明清彩瓷擺在我們面前,為我們深入研究鬥彩瓷器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究竟什麽是鬥彩?它與青花五彩又有什麽區別呢? 明代的景德鎮已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瓷器品種繁多,開壹代未有之奇,各種彩繪瓷器相繼誕生。為了便於研究,就需要對它們進行分類,以示區別。 鑒於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為“鬥彩”作出新的定義和解釋:鬥彩是壹種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具有特殊藝術效果的彩瓷裝飾新工藝。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體上以青花料鉤描圖案輪廓,或在此基礎上以青花料繪圖案局部,罩透明釉經高溫焙燒後,再在釉上以填塗、渲染、覆蓋、點綴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圖案全樣。復入彩爐經低溫烘烤而成,從而產生釉下青花與釉上諸彩競相鬥妍的藝術效果。 鬥彩與青花五彩的主要區別是:在鬥彩瓷器上,釉下青花是起主導或骨架作用,青花已構成整個圖案的框架,或者說是白描樣稿,因此,鬥彩的半成品(即未施釉上諸彩時)是壹件圖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作為壹種顏色來使用,同時為釉上繪畫起定位作用,所以青花五彩的半成品,是壹件圖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成化鬥彩瓷器上的彩色豐富,彩料多透明鮮亮。 成化官窯鬥彩瓷器皆以青花料署款,字體皆為楷書,不見篆書。年款只見“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不見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另有“天”字款。六字年款皆署在各種器物的外底,唯高足杯題寫於高足內沿(圖壹O)。款式具體可分為六字雙行外圍雙方框、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和六字單排橫列三種。其中款字外圍雙方框的體例為成化官窯首創。鬥彩盤上的年款,既有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款(只見於成化早期),亦有六字雙行外圍雙方框款(成化晚期)。杯、瓶、碗、碟上的年款,皆為六字雙行外圍雙方框款,這是成化鬥彩瓷器上最為多見的壹種款式。六字單排橫款只見於高足杯上,題寫於高足內底邊,自右向左排列,款外無邊欄。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款除見於鬥彩盤上外,還見於罐、盒上。應當指出,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款在成化鬥彩瓷器中極為少見,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幾十件成化鬥彩瓷器,只有鬥彩開光折枝蓮紋罐、鬥彩寶相花紋罐、鬥彩壽石花碟紋罐、鬥彩團花菊蝶紋罐、鬥彩花蝶紋蓋盒等署有這種款式。

記得采納啊

  • 上一篇:幹酒不賣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周馥的清史稿·周馥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