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曾入吉田松陰創辦的松下村塾學習,並與井上馨壹起被秘密帶往英國學習現代海軍技術。
在英期間,了解到英國戰艦炮轟薩摩藩,於是回到日本,回國後發現長州藩也被炮轟了,即加入長州藩軍隊,反對幕府統治,主張“開國進取”。
明治維新成功後,在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和細田道壹的領導下負責處理外交事務。歷任外國事務局交涉員、判事,兵庫縣知事,會計官權判事,大藏少輔兼民部少輔,工部大輔等職。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根據他的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並開始起草憲法的任務。被譽為“明治憲法之父”。
1894年,伊藤博文參與策劃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和中日甲午海戰,戰後與中國簽訂《馬關條約》。
紀念陸奧宗光與伊藤博文的銅像設立於下關:兩人代表日本簽署了馬關條約。1898年,戊戌變法時前往北京訪問,面見光緒皇帝和康有為,提供改革方針。政變後,參與救援被捕的黃遵憲,並協助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往日本。 1900年創立政友會,自任總裁,開日本兩黨政治的先河。
1905年,日本在日本海海戰(對馬海峽海戰)獲勝後,伊藤博文被任命為第壹任韓國統監,並於1907年迫使朝鮮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將朝鮮變為日本的保護國。但是伊藤博文本人是反對日韓合邦的,在1909年的閣議中他便公開表達反對立場,表示“合並是長期的問題”,這與許多參與日本對朝鮮政策參與者的想法並不同。
1909年10月,為解決日俄爭端,伊藤博文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總長談判,當他乘坐的花車在10月26日9時抵達哈爾濱車站時,被朝鮮愛國誌士安重根刺殺身亡。反對日韓合邦的伊藤博文遇刺身亡,導致主張日韓合並的壹派成為日本對朝鮮政策的主導者。1910年8月22日,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日韓合並條約》。同年10月1日,日本統監府改為總督府,開始了對朝鮮長達36年的全面殖民統治。
以上是他的生平
這個人用中國利益的觀點來看是個無恥的政治騙子,侵略者
但是,對於日本來說他是國家不如富強的重要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