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妳還知道關於恐龍的哪些知識?寫壹寫吧.名稱,形態,生活習性

妳還知道關於恐龍的哪些知識?寫壹寫吧.名稱,形態,生活習性

1、歷史: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壹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壹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

2、形態

恐龍的骨骼具有壹些衍化適應,可使它們與原始的主龍類祖先辨別出來。在後期的恐龍中,這些特征經過更多的演化改變。

恐龍的***有衍征包含:

(1)後額骨缺失。

(2)肱骨有低矮的三角脊,附著胸鎖三角肌,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3)腸骨後部有個突出區塊,髖臼穿孔。

(3)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

(4)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準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現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

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於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壹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從現有的狀況較好的骨架來看,最高和最重的恐龍是長頸巨龍。長頸巨龍的化石在1907年至1912年間發現於坦桑尼亞。從多具大小相近的個體所組合而成的骨架模型,現正展示於柏林洪堡博物館,該模型高12米,長22.5米,預期活體的重量在30到60公噸之間。

3、生活習性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4、著名的十大肉食性恐龍

肉食性恐龍絕大部分都屬於獸腳亞目,它們常常被稱為食肉恐龍或獸腳類食肉恐龍。

體型最大的十大肉食恐龍有:棘龍、霸王龍、蠻龍、馬普龍、鯊齒龍、奧沙拉龍、南方巨獸龍、諸城暴龍、魁紂龍、?西雅茨龍,(按照體型),目前所有食肉恐龍裏棘龍的體型最大。此外,懼龍、吉蘭泰龍, 高棘龍,索倫龍等也是體型極大的食肉恐龍。

5、分類

在傳統上,恐龍被分類成三個族群:分為蜥臀類(像蜥蜴似的髖骨)、鳥臀類(像鳥類的髖骨)、慢龍類。

在蜥臀類中,其腰帶非常類似於現生的爬行動物,其髖骨系統中,恥骨伸前前方,而坐骨則伸向體軀的後方。

在鳥臀類中,則具有較為復雜的腰帶構造。其中髖骨系統中,恥骨已經轉向體軀的後方,而與坐骨呈平行排列,與現生鳥類有些類似。同時鳥臀類在下頜骨也發展出了前齒骨。

慢龍類(意即緩慢的,具蜥蜴腰帶構造的,恐龍)則具有壹種非常奇特的腰帶構造,稱之為後腰型;其髂骨彼此相當的寬闊而分隔,其中前段非常深而長,而其尖端外外伸展成將近90度垂直位置。

擴展資料

德國科學家提出,恐龍滅絕是由當時惡劣的“空間天氣”造成的,也就是說,來自宇宙的強烈粒子流闖入地球大氣並導致地球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從而致使恐龍滅絕。

美國物理學家路易·阿爾瓦雷茲提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假說備受各方關註。阿爾瓦雷茲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有壹顆直徑約10公裏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氣候環境巨變,導致了恐龍的消亡。

科學家認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發導致了地球氣候條件的劇烈變化,而不能適應此種氣候變化的恐龍也因此在較短時間內滅絕。

百度百科-恐龍

  • 上一篇:如何獲得RO夢遊仙境傳說的破碎時空指針
  • 下一篇:全球十大最好用洗發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