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保定有什麽文化古跡

保定有什麽文化古跡

有大慈閣,古蓮花池,直隸總督署等等。

大慈閣是壹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

大慈閣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的山門,門楣書“真覺禪寺”,門前壹對石獅,分立左右。穿過山門,東為鐘樓,西為鼓樓。迎面是高大的石基,高5.4米,石階22級,面寬17.54米,進深12.24米,周作望柱,玉石欄桿。主體建築大慈閣巍然聳立其上,歇山布瓦頂,重檐三層,直上雲霄。底層面闊5間,進深2間。閣內有1尊觀音菩薩像,妙相莊嚴,42條手臂分別執有凈瓶、寶劍、禪杖、菱鏡、拂法等法器。慈眉善目,神態安然。東西兩側的壁畫為十八羅漢畫像及經變故事,是閣內遺存的藝術精品。閣內有樓梯可通二、三層。通高約25米。角梁下皆墜風鐸,風動鐸響,丁當悅耳。檐脊上做蹲獸,栩栩如生。

前人贊美大慈閣的詩有:“遼海依依見,堯山隱隱橫”、“通衢誰建淩虛閣,留與居人作偉觀”、“燕市珠樓樹梢看,祗園金閣碧雲端”、“不染菩提雲外出,行慈般若市中懸”等名句。

古蓮花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上元二年(675)在臨漪亭的基礎上建立。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南側。地處保定舊城中心,占地面積3.15公頃,池水面積0.79公頃,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壹座實景園林。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張柔由滿城移駐順天軍(金代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重新修築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蓮池。從元至今700余年來,時為別墅,時為書院,時為賓館,時為行宮。1921年修復蓮池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書"古蓮花池"四字匾額,至今仍用該名。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主要建築有水東樓、藏書閣、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濯錦、灑然、不如、六幢、觀瀾等亭,宛虹橋、曲橋和元建白石橋等,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蓮池東廊為碑林,有清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禦筆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書法家書寫或臨摹的碑碣88方。古蓮池兼南北園林之美,有"城市蓬萊"、"三湘七澤"、"小西湖"等美譽。1988年,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秀麗的風光躋身於"全國十大名園"之列。

直隸總督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99號。

清代直隸總督處理公務的衙門。該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順天路(後改保定路)總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為衙署,明初為保定府衙,永樂年間改作大寧都司署。入清以後,幾經變化修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奉諭大興土木,改建為直隸總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歷經8帝182年的歷史,始終為直隸省的軍政樞紐機關。駐此署的總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衛、方觀承、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歷史內涵豐富,有"壹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譽。民國以來,則為直隸督軍、川粵湘贛經略使、直魯豫巡閱使、保定行營、河北省政府駐地。

占地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以兩條南北更道相隔,主體建築在中路,***五進院落,均為青磚起脊小式硬山建築,保留了雍、乾時期的風貌,是中國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築。中路主要建築有大門、儀門、大堂、公生明牌坊、二堂、官邸、上房,並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整體建築以甬道及各堂正中為中軸線,院落之間,穿堂而過,正廂房之間,廊廡相通,意境深邃,氣氛莊重。是中國目前惟壹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

  • 上一篇:今日頭條廣告怎麽展示?
  • 下一篇:關於星際旅行,是因為人類受到限制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