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軍事光學工業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經70多年的不懈努力,從最初的驗收修理發展到了21世紀的完全自主研制開發。國產軍用望遠鏡壹直是國內軍迷的主流收藏品,按生產順序,常見的國產軍用望遠鏡約有如下幾種。
中正式6×30望遠鏡
中正式望遠鏡是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第壹款軍用雙筒望遠鏡,誕生於抗戰最艱苦的1939年4月,由中國光學創始人龔祖同和金光路設計研發。根據生產時間和鏡身標識的不同,中正式望遠鏡可分為昆明二十二和中正式兩種。
昆明二十二也稱為昆鏡,早期命名為敬之式 ,其鏡身塗黑漆,是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廠所生產。該鏡采用當時歐洲流行的矩形框標識,左肩框內上標“雙望”,下標“6×30”字樣,右肩框內上標“昆明”,下標“二十二”字樣,中軸下蓋刻編號。
中正式是1942年22工廠同51工廠合為53工廠後生產的,鏡身塗綠漆,左肩棱鏡蓋刻橢圓形標識框,框內上標篆書“中正式”,下標篆書“五十三”字樣,標識框以下用篆書標“兵工署制”字樣,右肩刻壹橢圓形測距標識,中軸下蓋刻編號。
兩款望遠鏡雖然標識不同,但結構卻完全相同,***生產了23507具,其中1939年至1941年由22工廠生產1866具,解放後1950年至1954年生產了4429具,其余的均是由53工廠生產的中正式。中正式望遠鏡是中國光學工業的起點,其綜合性能基本達到了當時國際水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能自行研制生產這種水平的望遠鏡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壹提的是,內戰時期53工廠還生產了單筒中正式望遠鏡,單筒中正式飾皮為細顆粒狀,且無分劃板,僅生產了430具,是非常少見的珍貴藏品。
62式8×30望遠鏡
62式望遠鏡是建國後我國大批量生產的第壹種軍用望遠鏡,國內多個廠家均有生產,但產量最大的要數298廠,至今仍有小批量生產。該鏡是依照蘇聯技術仿制的,除沒有觀紅鈕以外,其造型與Б8觀紅非常相似,並根據國內實際環境影響增加了幹燥艙以提高防潮性能。62式的性能與Б8望遠鏡相似,但298廠所生產的望遠鏡觀測偏黃程度較重,壹般認為方框“江”字標識的62式光學性能最好。同Б8望遠鏡壹樣,62式也生產了觀紅外型,在越南戰爭中提供給北越軍隊使用。作為主流裝備,62式望遠鏡在服役40多年後將逐漸被更先進的95式取代,但由於62式的產量和庫存量驚人,估計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62式望遠仍將繼續存在於我軍的裝備序列中。298廠生產的62式按鏡體標識不同,大致可分為早期型、中期型和後期型三種,早期型標“六二式”、中期型標“62式”、 後期型標“62-8WYJ”,據說後期型的光學性能有了改進,其標誌性的偏黃嚴重的缺點也有所改善。
74式7×50望遠鏡
中蘇交惡後,我國失去了從蘇聯和東歐進口望遠鏡的渠道,為滿足部隊的需要,我國參照蔡司7×50望遠鏡設計了74式望遠鏡。74式望遠鏡性能大致同蔡司7×50相當,主要裝備海軍部隊。同樣參照蔡司7×50設計的望遠鏡還有保定、常光等,但由於後兩款基本不屬於正式軍用望遠鏡,在這裏就不贅述了。
88式12×42望遠鏡
88式望遠鏡是我軍裝備的唯壹壹種美式棱鏡結構的望遠鏡,也是第壹種高密封望遠鏡,主要裝備武警部隊。
95式7×40望遠鏡
作為剛列裝不久的新裝備,外形參考了西德的蔡司望遠鏡的95式博眾家之長,具有光學性能優異、尺寸適中、規格合理、環境適應能力強的優點,特別是該鏡優異的光學表現使每個使用過它的人都有過目不忘的感覺。由於是新裝備,軍迷們收藏到的都是民用的高密封或軍轉民版本,真正裝備部隊的軍版95式的性能仍是壹個迷,但可以肯定的是軍版95的性能肯定不低於民版的。據說軍版95式具備防激光功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說明95式已成功解決了光學性能和防激光設計之間的矛盾,因為防激光設計的實質就是阻擋特定波段的光線透過,這與望遠鏡要盡可能增加光線通過率的原則相背,所以具備防激光功能的望遠鏡壹般要犧牲光學部分光學性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軍裝備的M22B、M22G望遠鏡,其偏色程度非常嚴重,幾乎到了影響正常觀測的地步。
T98式7×50望遠鏡
與頻頻出鏡的95式相比,T98式的處境是尷尬的。在部隊大批換裝95式的時候,T98式只得到了象征性的定貨,當95式頻繁出現在軍演場上時,T98只有壹次出現在貴賓的觀摩席上。但這並不能說明T98式不是壹款優秀的軍用望遠鏡,只能說是生不逢時罷了,雖然T98式的光學性能略遜於95式,但其模塊化設計在國內卻是獨壹無二的,如果早誕生幾年的話,相信壹定會在我軍的光學裝備中占有重要壹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