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英,1935 年生於牟平縣小於家村(此村後劃歸乳山)。他的壹家幾乎都投身革命,並為革命做出了重大犧牲。受家庭的影響,馮德英自幼接受了革命的洗禮,年僅14 歲就參加了革命軍隊。
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歷程時,馮德英曾經說:“我多次目睹父親手拿陣亡通知書在院子裏徘徊;我偎在母親腿旁看著她在小油燈下,壹面流淚壹面給傷員補綴帶血的軍裝。
我看見鄉鄰們將自己的丈夫、兒子壹批又壹批地送上戰場,我還看見為了省出粒粒口糧給前方戰土的老人兒童,餓昏在公糧袋子上……”童年的記憶情節與革命戰爭成為其創作的重要源泉,也成為其創作的重要情感動力和文學基礎,其最初的創作也必然地與膠東半島的革命傳統融為壹體。
馮德英名世的主要作品都是長篇小說,1958 年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處女作《苦菜花》,緊接著1959 年就出版了《迎春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成為“十七年”文學中革命歷史題材小說的代表。
而《山菊花》上集盡管寫於1963 年,但直到1979 年才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山菊花》下集出版於1982 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三部小說無論是在題材上,都重現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膠東革命根據地人民,在中國***產黨的教育和領導下,與敵人進行的嚴酷鬥爭。
還是現實主義風格上都很相近,因此常被稱為“三花”。在80 年代後,作者還陸續出版了《染血的土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6 年版)、《晴朗的天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2 年版)等長篇小說。
直至1997 年才出版了壹本《馮德英中短篇小說選》(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中篇和短篇小說的結集,小說更多取材於膠東半島復雜的現實日常生活。
置身其中來思考歷史、生活和復雜的人性,這包括沒落的女英雄“洋槍隊長”,日據時期的陰險狡詐“偽保長”,以及解放後他的兒子、孫子,涵蓋了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直道世紀末的歷史變遷和人生變化。
藝術形式上也有些變化,加重了從《苦菜花》中就有的幽默感喜劇色彩,甚至在《誘惑》和《幸福得不治之癥》中充滿了黑色幽默。
擴展資料
相關成就
《山菊花》獲解放軍文藝獎,《染血的土地》獲山東省泰山文藝壹等獎。曾當選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榮立壹等功。
2011年,著名作家馮德英又壹力作——大型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霧鎖寒冬》面世。
作品真實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膠東人民浴血奮戰、英勇不屈的歷史故事。劇中人物多有生活原型,膠東的革命先驅張連珠、理琪甚至用了真名。
作品由馮德英策劃,阿真執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於11月出版。
50年來,馮德英作品多次再版發行,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改編成多種文藝形式廣為流傳。馮德英作品題材廣泛,大量中短篇小說、散文、特寫、評論等見諸報刊。2007年12月,馮德英榮獲中***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山東省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
百度百科-馮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