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淩霄山的黃巾起義

淩霄山的黃巾起義

黃巾軍寨位於海拔1.062米的淩霄山中部。黃巾軍寨自然景觀壯美,尤其是金秋十月,蒼鷹盤旋於絕壁之上,野菊花盛開,色彩斑斕,松柏掩映其中,紅葉如火,比香山紅葉更勝壹籌。

黃巾軍村是太平路的發源地,也是黃巾軍的大本營。東漢末年,邢臺巨鹿人張角在淩霄山創立“太平道”,匯聚四方豪傑,廣招庶民,懲治貪官,沈重打擊了東漢腐朽的地主階級統治。至今,黃巾軍的指揮所、訓練場、石梯、寨門、寨墻、水牢、營地、地道、八角亭等。仍然留在山上。尤其是水牢保存完好,是張角懲治貪官汙吏、權貴劣紳的地方。

交通:從京深高速邢臺北口開車,走迎賓大道西行至興西公路,走這條路到田莊路,直行到寺溝村。在邢臺火車站下車,從火車站乘坐3路、6路公交車到邢西汽車站。有班車直達。

軍屯的北門已經不見了,村口橫著壹間石屋,所以是右門。進村時,首先看到的是壹座磚窯,是歷代為村裏建築而設的。壹座精心雕刻的龍頭石拱橋連接著內寨通道。橋的盡頭是壹口古水井——八角琉璃井,據說是東漢時期開鑿的,由八塊梯形石頭拼裝而成。井邊原來的營地已被用作皇姑廟,由信奉孔令教的信徒自發重建。皇姑廟開角建宮時有兩根滾龍柱。1800多年來,龍柱壹直在晨曦中悄悄跟隨,卻被幾個人偷走了。幸運的是,他們被發現並找回。龍柱被文物部門保管和收藏後,現場只剩下兩根刻有對聯的青石柱子。

皇姑廟右側是壹排普通平房,全部閑置。前方200米有個院子,是看山人住的地方。繼續往前走,在小路盡頭的拐角處,有壹塊平頂的巨石,高高地聳立在懸崖邊上。這是過去黃巾軍的三個指揮臺之壹。在這裏,張角·曾點聯合起來討伐東漢政權,並於公元184年2月,發動了轟轟烈烈的黃巾軍起義。

舞臺下面是壹堵陡峭的石墻,它像壹整塊巨石壹樣坐落在峽谷的盡頭。因石壁上常年有溪水滴落,故又稱滴水巖。石墻凹進壹大片空間,裏面建有壹座臥佛寺(也叫臥佛寺),坐北朝南。臥佛寺供奉的是中天未來佛,是明代孔令教創始人劉彩雲的涅槃像。聽說這裏的臥佛很有效。如果虔誠地觸摸睡佛的相應部位,就會感覺到疾病。

沿著壹條小路,就可以到達黃巾軍大營的南門,叫南天門。大門已經消失,只有兩個石雕大門顯示以前的門戶。

南天門右下懸崖瀑布的左邊是水牢,張角關押漢奸和懲治貪官的地方。地牢周圍的地形陡峭多刺。水牢口小肚大,底下有兩間房子,都是石頭砌的。水深1米以上,常年不幹涸。雖然在這裏它也被用來懲罰叛徒,但正是告密者唐周使起義提前了壹個月,叛軍傷亡慘重。

沿著淩霄主峰的方向向上走到黃巾軍的第二個據點。這裏建有三層樓閣式八角亭。它是壹個獨立的院落,坐北朝南,院外散落著許多軋車、石磨和石臼。這是黃巾軍在山寨加工食品的設備。院內有五座平頂石窯,還有門樓和廂房。門樓和廂房已經重建,石窯保持了原來的樣子。石窯為穹頂形,石窯頂,白灰粉刷,內外衣之間有壹個小窗口,壁厚1米。西墻有壹個石頭壁龕,外面掛著壹幅窗簾,這是淩霄山的全景。示意圖中顯示的許多寺廟和大廳已經不存在了。總部上方,曾經有“國王廳”和有張角的鐵瓦樓,可惜已經被破壞了。張氏兄弟的點臺在護林站上面,還有石階可以爬。這個臺階和護林站旁邊的臺階相連,材料又寬又厚。雖然它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但它仍然保持著完好和堅固的狀態。主席臺三層,依山而建。下層四十二,中層十三,上層二十六,就是九百八十壹。臺階上有壹大片平地,可以容納上百人。平地是張氏兄弟的講臺。

舞臺上方是壹個小廟,開門供奉幾個神。左邊的是張角。雕像濃眉大眼,身穿襯衫,坐姿危險。這裏的張角不叫張角,是大德老師。淩霄堂原來有壹根滾龍石柱,上面刻著“大德老師座位上的巖石”,史書中有很多記載。張角創立了太平道,被道教尊為神仙。小廟的石柱上雕刻的文字和花朵非常壯觀,它們是淩霄的原始建築構件。它們光亮、光滑、如玉,都是極好的石頭。據《重修中巖山空龍堂》記載:“中巖山在星州主幹七十余裏,又名淩霄山、五馬山。古代稱運城外四山門,即紅門、龍門、土門、石門,城墻環城。經年煙雲,松柏常青。”

空龍堂兩邊有兩塊石頭,壹塊寫著左昆侖,壹塊寫著右昆侖,平臺左前方也有壹塊寫著執信巖的石頭。

  • 上一篇:內江旅遊資源
  • 下一篇:刺客伍六的名言堪稱經典。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