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地說,篇幅較長的書都需要分成若幹冊來裝訂,各冊在書根處都寫有順序號。古籍分冊的順序大致包括三類:壹是采用文字作為各冊的順序號,而是采用數字作為各冊的分冊號,三是記號計數。具體分述如下:
1.文字順序號
壹冊本在書根處註明壹個“全”字,或不做任何標記
二冊本用“上下”、“內外”、“前後”等排序。
三冊本用“上中下”等排序。
四冊本用“甲乙丙丁”、“春夏秋冬”、“元亨利貞”、“寒來暑往”、“江上千古”等排序。
五本用“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戊”、“宮商角微羽”、“仁義禮智信”等排序。
六冊本用“禮樂射禦書數”、“山水魚花酒鳥”、“長富貴樂未央”等排序。
七冊本用“王侯將相有種乎”、“九重春色醉仙桃”等排序。
八冊本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天幹)、“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音)、“乾坤震巽炊離亙兌”(八卦)、“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等排序。“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是壹個典故。傳說東漢漢安二年(公元前143年)5月5日,會稽上虞(今紹興)人曹氏溺水死於江中。他有壹個剛滿14歲名叫曹娥的女兒,聽說後,沿江呼叫,悲痛不已,17天後投江而死。當地人為了表彰他的孝道,在江邊特樹“曹娥碑”,碑文由13歲才子邯鄲淳書寫,深受人們稱贊(見《後漢書*曹娥傳》)。後來蔡邕慕名全來觀看碑文,贊嘆之余,在背的背面寫下“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大字,為四字謎語。“黃娟”指帶顏色的絲織品,即'絕'字;“幼婦”指少女,即“妙”字;外孫指女兒的孩子,即“好”字。“齏臼”指盛放菜碟的器皿,即“辭”字(異體字為“受辛”),合起來就是“絕妙好辭”四個字,稱贊碑文寫得好。
十冊本用“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排列,也有用“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等排序。
十二冊本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等排列。
冊數多者往往用字數相等的名詞佳句,或二十八宿、千字文等排列。如明萬歷刻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用“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壹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排序。據說佛經多用千字文排列,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等排序。
2.數字順序號
第壹類為首尾呼應計數。以此來作為各冊的順序號。這種方法在第壹冊的書根處寫明“反”幾冊字樣,在最後壹冊的書根處寫'明到若幹冊為'“止”的字樣,也就是告訴讀者本冊是這部***五冊的第壹冊。而這部書的其余三冊只需在書根處註明“二三四”字樣就可以。因為第五冊是這書的最後壹冊,所以在書根處註明“五止”的字樣,表示這部書到底五冊就已經是足本了。
第二類為壹般數字計數,這是壹種最簡單的數字排列方法,即按冊數標明“壹、二、三、四、五”就可以了,因為書根處較小,通常將“20、30、100”等冊,寫成“廿”、“卅”、“百”等。
3.記號計數
嚴格的說,這不能算是壹種計數方法。但他又是壹種流行於民間的古籍排列方法。這種方法很簡單,就是巴栓前後順序排列好,上下戳齊,在書脊錯亂後,只需排列時按斜直線、斜痕對齊,各冊自然依順序連貫排序。這種劃痕方法往往出現在書商欲賣出的古書上,而自己所珍藏的古籍善本是誰也舍不得采用這種方法排序的。雖然劃痕很輕,不特意也許看不出來,但自己所珍藏的圖書壹般是下不了這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