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劉有道在病逝。為了悼念杜,抗日名將給他的遺孀和子女寫了兩封親筆信。“驚悉老同事劉有道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哀悼。看嶽西縣,向有道堂致敬,向他的妻兒表示哀悼,化悲痛為力量...杜(79.4.22)“有道在抗日戰爭中受了重傷。讓妳受苦...杜(79 . 5 . 29)1985年8月紀念抗戰四十周年,嶽西縣委、縣人民政府根據黨的政策,退回原四橋鄉政府八角樓十余處房產。當時,《安徽日報》發來消息,“戴安瀾將軍的戰友、國民黨前愛國將領劉有道先生的追悼會在嶽西縣四橋鄉舉行,數百人參加了追悼會……”安慶日報也發來消息,中國新聞社為此在海外發了新聞稿。200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劉有道的兒子簡慧蘭獲得了中央、國務院、中央頒發給他父親的金質紀念獎章(編號:050120)。
1994期間,讓榔梨全國佛教協會理事趙樸初爭取1萬元,用於修復嶽西司空河受損工程。(見《經濟導報》第2版65438+1996年2月9日))簡慧蘭還利用楊振寧四哥楊振斌(現安微省省長參事)在嶽西錢坫鎮門前扶貧,在店前舉辦廣播班,輸出外資企業員工。見《嶽西縣鄉誌》(125頁),省委王太華書記贊。簡慧蘭當選為安微省第七屆、第八屆工商聯代表和CPPCC縣委常委。
劉有道的妻子簡在1985年的追悼會上總結了劉有道的壹生。兩個人對不起,壹個值得。即:
第壹,對不起國民黨前半生的失敗和死亡。
第二,對不起我後半生的* * *制作黨。我安排其他省文史官員拿著* * *產黨近30年的工資,未能如實寫出他在贛北鎮壓* * *中犯下的歷史罪行。
壹個無愧於人民的他,反對內戰參加解放戰爭“哭喪中山陵事件”,皖南師團退守屯溪,不與安慶同生共死。最後在11軍包圍的浙江龍遊,他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少殺軍民。斯人已去,劉墓前碑上刻著他的名字“有機會積德行善,求真利國利民”,以教育後人。在劉有道的檔案末尾,有兩個名字與他有關。先是劉有道追悼會的主持人,時任四橋鄉黨委書記的王功燦,將文革期間上訪劉有道的群眾來信小心翼翼地保存到三中全會,為今天寫人物留下了第壹手資料(並被安徽省檔案局收藏)。第二,劉有道向追悼會的領導們作了講話。時任湯池區委書記、口才好的王萬生,在省市縣三級領導面前,大談“統壹戰線,爭取國與國之間的第三次合作”。沒想到,十年後,王萬生和“劉福”結成了兒女親家。當筆者作為壹個小親家,陪同臺灣省叔叔劉正安去王萬生家做客時,王萬生退役後開玩笑說:“我們兩家結婚了,這是第三次國家和人民的合作。”樂得合不攏嘴的劉正安寫了壹首詩,發表在《粵西日報》1999。全詩如下:
故鄉夢縈,夜半孤燈淚垂。
我背井離鄉50年,在臺灣省流浪了兩萬天。
歷盡滄桑,嘗盡酸甜苦辣鹹。
白發蒼蒼的父母已經去世,他們在夢裏尋找我。
期待統壹消息,落葉歸根。
劉正安:國民黨愛國將領劉有道的弟弟,現居臺灣省,盼望祖國統壹。
《知父不如過子》作者如實記下了劉有道的壹生,供讀者參考。
劉有道!劉伯承口中念念有詞,“是,”劉有道低聲答道。畢京壹改以往日本武士道式的立正,而是90度鞠躬,目光不敢正視劉伯承。穿過去!“回劉司令”“安徽嶽西”,啊,嶽西,劉伯承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又戴上,打開語言盒。“妳是江西的壽兒公友嗎?500年前我們是壹家人嗎?嶽西去年解放了太嶽縣和太平縣,鄧小平政委去年進行了土改。妳想家嗎?”劉伯承親切地問,“我覺得”劉有道親切地回答,“那好”。放把槍,把筆拿走。妳老婆和子侄在杭州等妳回家。”此時,忘了自己是俘虜的劉有道“為民請願”,說妳們第二野戰軍長毛,亂殺人。河圖區大隊長張殿鑾濫殺無辜數百人。敢於糾正錯誤的劉鄧立即表明有這麽壹件事。但去年我們指示地委書記盧仁燦公開槍斃誤殺人民的張殿鸞(在店門口)(見《鄧小平文選》第壹卷第103頁)。在結束對南京二野高等俘虜管理的研究時,劉鄧的處理意見是“此人不殺民主人士”,鄧小平任政委,劉伯承任司令員。